幻灯二

播放我的青春路过(记录“小人物”的“青春之歌” 看《我的青春在丝路》如何让宏大叙事落地)

“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冷清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创作出精品,抓住更多受众的心。”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也能从容去面对,我觉得这也是青春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在津巴布韦的种棉花的周泳江如是说道。而对于在洪都拉斯玛雅文明遗址考古的李默然来说,青春是一种精神状态,“不管你多大年纪,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都仍然保留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强烈的探索精神,并且为了目标可以全力以赴”。站在正在建设中的帕德玛大桥前,潘洁说:“青春虽然是瞬间的,但是它会随着这个桥变得永恒。”

14期节目,14种青春,《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将镜头对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个普通中国青年的打拼故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年轻人的故事,正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个注脚。

以青春为切入点,正在湖南卫视730黄金档和芒果TV热播的《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用“小人物”来书写“大时代”,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相勾连。14个摄制团队远赴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动记录了在这些遥远国度奋斗着的青春故事。

选题 

“小人物”讲好“大故事”

《麦田的守望者》中有这么一句话:当年轻时,可以为崇高的理想而选择光荣的死;当年长时,可以为崇高的理想而选择卑贱的活。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守望者,守望我们的心智,我们的理想,以防它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坠落和被自己遗忘。

青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也是盘桓在每一代年轻人心头的迷茫与困惑。因此以青春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在年轻人来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而从撒哈拉沙漠到热带雨林;从东南亚到非洲大陆,《我的青春在丝路》为年轻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青春体验。

据了解,历经2个多月,《我的青春在丝路》节目组从150余人中选出14人作为主人公。无论是在洪都拉斯研究“玛雅遗址”的李默然,还是在巴基斯坦建设苏基•克纳里水电站项目的邓思文,抑或是“孟加拉的筑桥者”潘洁,这14位在异国奋斗的年轻人,平凡如你我;但也有自己的守望与坚守。故事的这些主人公,让观众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感动感佩。

而通过“青春”这样一个选题,《我的青春在丝路》巧妙地将个人故事糅合进了国家宏大主题叙事之中。“‘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国家有很多宏伟蓝图要铺设,但具体行动需要有人去执行,而这个时候的年轻人也恰巧需要契机实现奋斗,这样一来,个人青春和国家倡议就产生了勾连。”《我的青春在丝路》制片人傅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我的青春在丝路》主人公的个人梦想与国家倡议是贴合的,因此个人青春能与宏大主题产生共振。而对观众来说,通过这样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带一路”等国家制定的宏伟蓝图,也变得可感、可触。

深入一线 体验式报道  

100万公里行程背后的创作初心

孟加拉国、洪都拉斯、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塞拉利昂、尼日利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加纳、土耳其、摩洛哥、东帝汶、墨西哥......14个摄制组远赴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行程超过10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赤道25圈。在拍摄过程中,摄制团队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深度体验式”的报道手法,捕捉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故事,一处又一处的精彩细节。这些作品背后,亦是主创们的青春故事。

“但这短短的9天,可一点都不平凡。按理说去一个地方旅游,总要带回一些当地的特产,这次我们去东帝汶拍摄,带回来的特产不是别的,而是摄制组成员身上200多个蚊子包。”东帝汶一集的编导在拍摄手记中如此写道。在这个赤道边上的热带气候国家,主创们顶着烈日,往往在玉米地里一蹲就得蹲几个小时。当地的蚊子仿佛知晓节目组是外地人,专门骚扰他们。

在洪都拉斯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也跟着李默然考古、爬洞穴。在节目中出现的那个洞穴,高一米左右,而摄制人员却都是几个一米七几的高个男生。狭窄的洞穴不仅空间有限,且墙体布满了蜘蛛和蛐蛐;待得时间久了,还会有缺氧的感觉。

除了拍摄的自然条件恶劣之外,当地国家的社会状况与安全形势也为设置团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据悉,前往墨西哥拍摄的团队遭遇当地5.7级地震,以及国家大选之后带来的社会动荡,甚至一处原本计划前往的拍摄场地发生了枪击案;前往尼日利亚的摄制团队,到达当地4天之后,当地就发生了一起导致62人死亡的严重治安事件,摄制组也不得不在当地中方公司帮助邀请的安保人员保护下进行采访拍摄。

“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冷清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创作出精品,抓住更多受众的心。”傅卓说道。岁月留痕,只及肌肤;激情不再,皱及心灵。全程海外拍摄,给创作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但他们用饱满的激情与灵活的工作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了各个项目题材的拍摄任务,也将自己的汗水洒在了丝路上。

创新表达 真实记录  

新闻纪录片的青春语态

无论是新闻还是纪录片,真实永远排在第一位。《我的青春在丝路》的拍摄也遵循了真实原则,客观记录主人公的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减少干预,避免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干扰。据节目组透露,在巴基斯坦SK水电站项目拍摄的现场,故事主人公邓思文只有34岁,却负责着总投资过百亿的大项目,工期紧张,压力非常大。在拍摄期间,他每天都要在工地四处巡视,根本没有时间配合采访拍摄,每天也几乎没有任何笑容。制作团队真实记录下了这一切,并如实反映在了节目之中。

不夸大异国奋斗的浪漫感,也不回避这些中国建设者们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我的青春在丝路》将他们生活中的各个侧面都展现在了观众面前。成就伴随着汗水,青春路上也有崎岖,通过对于他们生活的真实展现,观众不仅能够看到海外工作生活的不易,也更加能了解他们到勇敢担当,感受到在丝路上燃烧青春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故事内核上,主创团队秉持着近真实记录的创作原则,但在节目样态和拍摄手法上,主创团队在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拍摄方式,增强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据了解,14支拍摄团队每一组都配备了无人机、DoPro、FS7、智能云手持稳定器等拍摄设备,在拍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延时摄影、特殊角度拍摄、隐藏式拍摄等手法,让普通观众可以感受到每一帧画面扑面而来的当地风情。

在第一期摩洛哥节目中,第一个镜头是撒哈拉沙漠的大航拍,随之出现的则是摩洛哥当地极具特色的景点与建筑。寥寥几笔,就将摩洛哥这个沙漠国家的热情与瑰丽映入观众眼帘。“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却也道出了年轻人对于广袤世界的向往。在故事之外,制作团队也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段,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看到人类所诗意栖居的这片大地。

首播以来,《我的青春在丝路》在730黄金时段众多热门影视剧的激烈竞争下,收视雄踞第二。从双网分众的构成来看,青年观众也构成了《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的收视主体——4-23岁的观众数量占总收视人群的41.2%。截止9月6日,《我的青春在丝路》在芒果TV的点击量已经突破3000万人次。

立意高远、角度新颖、制作精良,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如此评价《我的青春在丝路》。在他看来,节目真实记录了中国青年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付出和汗水,展现了中外双方在“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也体现了湖南广电作为主流媒体的担当。从《绝对忠诚》到《我的青春在丝路》,湖南卫视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高口碑的新闻类节目。大主题、小落点、轻表达,这支国内一线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闻类节目创新之路。

推荐阅读

记录世间百态 观照社会现实|7、8月海外最新纪录节目模式分析

“我们为什么二倍速看电视,你们心里没点数吗?”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