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什么是腾笼换鸟促转型(“腾笼换鸟”重塑竞争力)

潮阳以“工改工”为重要抓手,加快打造传统产业创新示范区。图为潮阳纺织服装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在324国道金浦梅花路段,连片都是纸类制品加工厂,仅梅花片区(梅东、梅西村)就集聚有数百家。当中,位于324国道北边的万欣、金中发、明得纸业是三家龙头企业,列入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工业集聚区“工改工”示范项目范围。

“我们期盼这一天(‘工改工’)已久了!”作为当地最早从事纸类制品的金中发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法中表示,汕头市、潮阳区部署推进“工改工”,切中企业发展所需。他坦言,当地纸品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迫切需要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企业方能进一步增资扩产购进先进生产设备,继续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工改工”是汕头市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5年内要通过“工改工”,在全市形成5万亩新型产业园区,并明确今年要完成6000亩“工改工”改造的目标任务。

按照汕头市下达的目标要求,潮阳区今年要完成1000亩“工改工”改造,并落实至少300亩以上的清拆任务。日前,潮阳区召开“工改工”工作推进会,明确要努力走出有特色、有实效的潮阳“工改工”路子,进一步盘活低效产业用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锋 通讯员 肖树鹏

企业增资扩产亟须“拓空间”

今年61岁的郑法中从事纸品加工业已有26年,是金浦街道梅东村最早从事该行业的创业者。该企业主要为粤东地区纺织服装、食品、五金等产品提供纸板、纸箱,特别是为潮阳、潮南等地高端纺织服装等出口产品提供外包装箱,是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周边地区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对纸箱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逐渐形成以梅东、梅西村为中心的纸类制品加工集聚地。据不完全统计,当地拥有纸类制品加工厂(包括家庭作坊)达到数百家,形成了以万欣、金中发、明得纸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纸类制品优势产业。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19年,金浦纸类制品加工业一直在粤东地区占据领先地位。”郑法中告诉记者,以前粤东地区乃至省内外厂家需要纸品包装箱,很多都会找到梅花片区,因为这里品种多样。高峰期,仅金中发一家企业年产值就达3亿多元。

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其他地区的同行业竞争者已提前更换先进生产线,这让金浦纸类制品企业倍感压力。以金中发为例,2020年从原3条生产线减少到2条,2021年产值回落到1亿多元。为此,企业计划投入8000万元引进先进生产线,还需投入3000万元对现有2万平方米旧厂房进行改造,新厂房预计需改造扩大2万平方米,改造后厂房总面积将达到60亩。

与金中发面临情况基本一样,万欣、明得等规模以上企业也迫切想要升级改造。这3家企业是上世纪90年代与潮阳区梅花农场、区苗圃场等国营单位签订租赁协议后建设厂房投资生产至今的企业,其中包括一小部分农村集体土地。因工业用地供给不足,对企业扩大再生产造成制约。

事实上,金浦纸类制品产业所面临的发展难题,是潮阳区乃至汕头市工业用地供给不足、土地低效利用的缩影。就潮阳区来说,一方面,工业用地供给不足、用地成本高,不但制约本地企业扩大再生产,更削弱了外部企业来潮投资兴业的意愿;另一方面,园区规划建设比较落后,产业空间碎片化,整合开发难度大,粗放利用和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单位用地面积的工业增加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此,潮阳“工改工”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通过推进“工改工”、加快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有效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完善手续、增资扩产、壮大规模的难得契机,也是破解潮阳土地资源紧缺难题、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潮阳的现实需要。

“工改工”为企业升级“添翼”

承接“工改工”这股东风,潮阳区把推进“工改工”和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作为实现潮阳高质量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和宝贵机遇,正在全力推动首期45宗总面积2711亩改造项目。

记者了解到,在前期摸查的基础上,潮阳区选定了经济基础好、改造意愿高、条件较为成熟的金浦街道、贵屿镇2个项目共712亩作为示范试点,并于1月27日对2个项目共4600多平方米建筑物及钢架结构厂房进行了清拆。

其中,金浦街道立足纸类制品产业发展优势,计划在位于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东侧,重点推进一个产业集聚区的“工改工”示范项目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宗地涉及潮阳区苗圃场、潮阳区农场国有土地和梅东村、梅西村集体用地约661亩,当中国有、农村集体土地面积分别约为443亩、218亩,将对全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工改工”具有示范带动意义。

目前,该示范项目已进行全面实地勘测,并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形成影像、数据。潮阳区自然资源分局会同区发改局、工信局对项目升级改造产业布局进行规划,初步拟定为新一代纸品包装产业、创意文具及配套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产业类型。

“市委明确‘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切中潮阳工业发展瓶颈,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工改工’完善用地等手续,才能真正更加安心发展。”潮阳区金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瑞通介绍,街道分步实施推进示范项目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首期改造范围面积为208亩,涉及3家纸类制品企业,升级改造后的企业将加大投资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金浦街道正配合潮阳区自然资源分局制定征收改造方案,对首期涉及的3家企业140多亩用地加速办理收储手续,而3家企业也正在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升级改造的效果示意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记者了解到,该示范项目首期升级改造涉及的3家规模以上企业,2021年工业产值约3.5亿元,升级改造后3家企业共计划投资约2.3亿元进行厂房改造及增加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升级改造投产后,年产值可达7亿元。

与此同时,金浦街道计划对首期项目范围内其余10家零散低效企业进行整合、有效盘活,以解决部分厂房布局分散、形态破旧、效益低下等问题,进一步将该示范区改造升级为纸类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这将是个转折点,为企业扩大发展增强信心。”郑法中表示,“工改工”政策的出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宝贵机遇,制约多年的用地难题相信能够迎刃而解。

重塑产业业态和竞争力

“推进‘工改工’根本目的在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塑片区的产业业态、产业结构和组织形态,从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互联网等角度考虑引进和拓展上下游产业,做到延链、固链、补链、强链,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日前召开的潮阳区“工改工”工作推进会上,潮阳区委书记柯延鹏如是强调。

记者了解到,目前潮阳区正对照上级有关文件,即将配套出台《关于推进“工改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明确在财政奖励、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程序审批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扶持。特别是从放宽准入、完善手续、延长年限、分割转让、微改造等12个方面,赋予土地“一揽子”政策红利,将全链条激活低效用地,撬动土地资本,推动“腾笼换鸟”。

今年,潮阳提出坚持以数字化改造“赋智”“赋能”,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别是要争取汕头市委支持潮阳“打造传统产业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倾斜,推动汕头市纺织服装工业园区落户潮阳,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打造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

为此,潮阳将重点在招商选资上下功夫。其一,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压实领导干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其二,用好深汕深度协作机制,依托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每季度组织开展专项招商推介和对接交流活动;其三,明确抓住汕头举办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的机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及补链、延链、强链的上下游项目。

在此基础上,潮阳将严格企业准入门槛,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和升级改造,明确用地产业发展方向、行业类型、投资强度、纳税强度、建设强度、环保准入、安全生产等要求,积极实施“工业标准地”供地模式,着力引进一批符合潮阳产业规划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模式

如何力争在短期内实现“工改工”大突破,进一步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是当前潮阳区正在攻坚突破的关键。

要快,则必须找到症结所在。根据调研分析,目前潮阳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历史用地遗留问题较多,部分村集体土地比较复杂,存在土地手续不齐全、建筑物无办证等现象,超批准用地、地上建筑物没按批准范围建设问题突出。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工改工”,将有望使“房地不统一”回到“房地一体”,这也是潮阳正在积极谋划推进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广大企业主所期盼的强烈意愿。

为此,潮阳明确要把握“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工改工”、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帮助相关企业进一步理清权属、完善手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这个普遍性问题,潮阳区自然资源分局将发挥“工改工”的政策红利,拟对已建成且已核发房产证的厂房占地与原批准用地文件位置不相符的,通过微调整予以完善历史用地手续,解决企业发展历史难题。

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微改造保留原建筑物的基础上,采取改建扩建加建、局部拆建、完善公建配套设施等,拟须先取得经有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出具的安全鉴定报告,同时征求自然资源部门关于规划(人防)、报建、完善不动产登记等相关证明材料,以及住建部门同意补办手续或出具可完善手续的相关证明,才能补办完善手续。

在具体操作上,对2009年12月31日前已建设使用,符合“三旧”改造政策,属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供地手续的,按权限由所在镇(街道)按程序办理。由改造主体向镇(街道)申请办理完善供地手续,镇(街道)凭已批准的改造方案给予办理集体用地供地手续。

与此同时,潮阳各地各相关部门正认真研究顺德9种改造模式,探索适合潮阳实际和产业发展要求的改造路径,将重点从创新土地管理开发机制、破解历史遗留难题、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增加农村集体稳定收益、倒逼淘汰落后产能、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园、高效便捷审批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解决当前存在的土地权属复杂、各方利益难以平衡、改造成本过高、社会动力不足等难题,为“工改工”顺利推进扫除障碍。

基层探路

贵屿镇:

打造高水平村镇工业集聚区

如何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探索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状为工业产业用地的“工改工”模式?潮阳区有针对性地选定了经济基础好、改造意愿高、条件较为成熟的贵屿镇新厝村经济联合社龙顶洋工业区作为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有效改造模式。

该示范项目位于新厝村外围边沿地段,用地范围约50亩,现为临时厂房用地,聚集了当地30多家塑料回收循环利用企业。自启动“工改工”以来,贵屿镇、新厝村加紧完善新厝村龙顶洋工业区厂房相关用地、报建手续,计划分批将现有的老旧临时厂房进行拆除,提高容积率,建设17栋标准化工业厂房,配套升级周边道路,淘汰落后工艺,延伸注塑等产业链条,打造更高水平的村镇工业集聚区。

据悉,项目拟分三期进行逐步有序的改造,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一期拟建厂房7栋,主要作为该园区原塑料造粒企业的生产厂房;二期拟建厂房6栋,主要用于招商引资,作为拓展产业发展用地;三期拟建厂房4栋,主要用于招商引资,作为拓展产业发展用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汕头市推进“工改工”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新厝经济联合社和园区企业对园区升级改造充满信心,新厝经济联合社作为改造主体,已组织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示范项目规划设计,并计划引进第三方公司参与投资,在今年启动一、二期厂房建设。

改造后的厂房将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进驻企业使用,产权属新厝经济联合社所有,在约定年限内由第三方公司向进驻的企业收取厂房租金作为其投资收益。整个项目计划投资约1.37亿元,预计园区年产值将达到4.8亿元,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村集体经济。

记者观察

抓住牛鼻子 闯出新天地

“工改工”作为贯彻落实汕头市委“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工作部署的关键一招、重大举措,在当前不断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新增用地增长空间日益受限的大背景下具有突出重要意义。只有加快推动“工改工”,向存量拓空间,向集约要效益,才能有效保障汕头市、潮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工业体量不大、产业层级不高、经济发展滞后依然是潮阳区的突出短板,特别是长期以来工业用地紧张、土地低效利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潮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与企业深入交谈中,不少企业反映是希望增资扩产的,但受限于厂房租地现状等不便因素,由于缺少完整的用地手续和厂房不动产证等条件,导致在向银行等机构融资时缺乏有效证明而难以如愿。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潮阳“主动对接融入中心城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空间,培育若干个百亿元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传统产业创新示范区”。而推进“工改工”、加快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有效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可谓正中潮阳发展的“症结”,为潮阳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因此,抓住“工改工”这一“牛鼻子”,是破解潮阳区土地资源紧缺难题、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潮阳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企业完善手续、增资扩产、壮大规模的难得契机。潮阳应把握好这次机遇,全力推进“工改工”、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帮助相关企业进一步理清权属、完善手续,方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真正闯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力争为全市“工改工”作出潮阳贡献。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