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佛教(辽宁辽阳山村古驿道旁的千年佛塔,建于辽代,风铃作响,塔刹璀璨)
塔湾塔航拍全貌。檐角风铃呜呜作响,塔刹光芒璀璨。所倚山丘藏风聚气,俯瞰塔湾村,扼守古驿道。
驾车从辽阳市区出发,沿辽凤公路、途经汤河水库、样子岭隧道、五层砬子风景区,进入辽阳县甜水满族乡的塔湾村境内,东部山区的丘陵地貌在早春时节显得分外苍凉,临近公路的背阴处积雪仍未消融。而我此行的目的地塔湾塔,已经出现在公路延伸处的视野中了。
1990年代塔湾塔影像。
上图为1990年代的塔湾塔影像。可以看到当时塔刹部分已经损坏。1984年,曾对塔座部分进行了维修,此图塔座簇新、塔身的密檐部分则长满野草。
元代行政区划简图。辽阳行省几乎覆盖了当代整个东北地区。古甜水驿站是辽阳行省向东辐射的重要驿道节点。
甜水满族乡的甜水两字始于元代设置的驿站甜水站。元朝疆域辽阔,设置大量驿站以进行通讯、运输。当时的辽阳行省地位重要,甜水站就是辽阳城区向东辐射的重要驿道节点。当时驿站设置地点临近的水源,水质甘甜如饴,故名甜水。这座“因名而名”的塔湾塔,就在塔湾村之东南古道转弯处。《辽阳县志》中说,塔湾村因塔而得名。究竟是先有村后有塔,还是先有塔后有村,还真说不清。
在明代,地处辽东的塔湾塔成为中国、朝鲜两国使者往来交通的重要参照物,《明辽东镇长城防御考》中详细记录了塔湾塔。这也是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此塔并非辽代建筑,而是明代军事地标的依据,不过有点说不通,军事建筑没必要做成佛塔样式吧?军事建筑的作用是为了给敌人做路标吗?
山丘之下,现在是塔湾村健身广场。
塔湾塔建筑在一处跳脱的独立小山丘之上,山丘(一说名为椅子山)高不足50米,却可俯瞰整个村落,遥想古时,驿道之上或商贾往来、或军情速递,已历近千年之久的巍巍高塔,阅尽多少尘世繁华?而距离塔湾塔近在咫尺、同样建于辽代的塔子(置)岭塔早已灰飞烟灭,是不是令人对命运殊途有所感叹呢?
考古表明,在塔湾塔附近有原来寺院建筑的遗址。可见,塔湾塔最初并非如此孤独。
早春时节,深山之中积雪仍未消融。
我沿着略显陡峭的小径徒步,山丘不是很高,只需几分钟便来到了塔下。这是一处建筑时经过人工开凿的平台,方圆100多平方米,甚为开阔。
萋萋荒草、点点红缨。山风凛冽,风铃悠远。
萋萋荒草之上,被信徒都绑上了红布条,实在是不解其意、不明就里。其实在2020年就有拍摄此塔的计划,一直未能成行,原因有二,一是忌惮路途遥远,又对成行后作文犯难,因为要查阅很多资料,对于讨厌捉刀的人而言是不是不胜其苦呢?二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知道,此塔刚好在去年十月进行维修,也看到一些照片拍摄到古塔正被脚手架包围予以维修,所以决定维修好之后再来拍摄。
偏居一隅的辽代历任皇帝对佛教十分推崇,可能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契丹人对稳定、安逸生活过于渴望吧,他们多建佛塔、寺庙,用于祭祀和供奉佛祖,以求保佑。作为掌控权力的统治者来讲,虔诚的膜拜方式就是动用手中的资源来修建佛塔或寺庙,这种有钱有权的膜拜方式究竟是不是虔诚姑且不予置评,但是留存的宝塔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著名的辽代古塔辽阳白塔 一样,塔湾塔也是密檐式结构实心砖塔,不过相比而言精致小巧了很多,有人称之为玲珑宝塔,颇有爱惜之情啊。塔湾塔高18米、8角7层,基座每面宽2.14米。目前,以塔基砖石计算,则通高为27.66米。密檐式砖塔是楼阁式木塔向砖石结构砖塔发展演变而来的。塔湾塔主要有这样四个特点:
须弥座之上每一面都有砖雕佛像,精美细致。
一是塔基部分建有须弥座,底层塔身较高,随着高度和层级的上升,直径也渐次缩小,整体造型显得稳定厚重。须弥座的称谓来源于印度佛教中的须弥山,传说中那里是世界的中心,用须弥山来做基础,以彰显佛祖的伟大和神圣;
二是密檐式结构,塔身的7层檐之间距离较短,各层塔檐紧密重叠;三是实心,周围的每个面都是砖雕的坐佛,内部实心、没有楼梯可以登临;
塔刹是2020年的最新维修样式,光芒璀璨。
四是塔刹部分为高塔刹形式。所谓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传统建筑融合,成为佛塔顶攒尖收尾的重要部分。塔湾塔的塔刹造型简朴稳重,与整个塔身融为一体,在阳光的照耀下颇为璀璨。
第一层塔身各面砖雕为一佛像二飞天,(下述为古建筑术语)两侧立有倚柱,柱上有阑额及普柏枋。枋上有四铺作为斗拱,向上承载橑檐枋及第一层塔檐。以此类推,再连建六层至塔顶,上置塔刹。
今天的风比较大,无人机的拍摄受到了一定局限。在高耸的塔身之下,檐角的风铃在耳边叮叮作响。抬眼望去,宁静的山村已然升腾起缕缕炊烟。山丘之上,是虔诚信徒为之顶礼膜拜的巍峨高塔。山丘之下,是凡人的滚滚红尘、烟火人间。作为俗人,我还是赶紧下山回家干饭去吧。
关于上文,有详细直观的航拍视频在本人的视频专区中。更多航拍视频、同步文章请移步观看。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敬请批评指正,请各位朋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