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这段历史究竟谁真谁假?)
许世友将军以乐于助人甚至不顾自己帮助被人而著称,这是在红军时期就很有名的。
漫川关掩护主力突围,面对饥寒交迫的老部下,许世友与战士共苦难,忍痛杀掉跟随自己多年的战马,以马肉让战士们充饥!
身负重伤的老部下陈锡联、肖永银等等,被许世友军长下令几个人轮番抬着担架走出草地;
马石山上,许世友所部几十人将上千名被倭寇围困的群众救出重围;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下令所部,不许有一人丢在激战的阵地上,必须做到伤员有人抬,牺牲有人埋、家人有荣誉!
文哥时期,许世友即使自身处境再难,也先后救助了王近山、聂凤智等人出危难,更是让陶勇遇难后沦落街头的子女躲进军营,逃过了劫难!
但是,下文的这次的救助,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天,看了几篇文章,说的活灵活现,现在文摘一部分如下:
1、“1969年,粟裕请许世友帮忙:老母亲在南京生活不便,麻烦关照一下”一文称:
粟裕将军与许世友将军都是三野老将(哈哈,其实许世友将军从来不曾在三野担任过任何职务的),许将军作战英勇是难得的悍将,而粟将军则是帅才。......在新中国成立后,粟将军被调任北京担任副总参谋长,而许将军则是留任南京军区(其实,许世友也是副总参谋长)。
......粟将军又担心老母亲,分身乏术下粟将军想到了老战友,于是一通电话,殷切嘱咐,将老母亲托付给了许将军
2、"粟裕与许世友不和?1969年,为何粟裕将母亲拜托给许世友关照?"一文称:
粟裕和许世友都是三野的名将,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其实代理是中原局内部任命的,与华东无关),而许世友则是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山东兵团是华东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不是华野建制)的司令员,二人也算得上是上下级(中原与华东分数不同战略区,哪里来的上下级)的关系。对于他二人之间关系不和的传言传得满天飞,据说许世友很不服粟裕的命令,这到底是真的吗?
......
1969年的一天,许世友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竟然是自己的多年以前老上司和老战友——粟裕。电话中,粟裕拜托许世友关照一下自己的母亲。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粟裕在北京工作,许世友则在南京军区任要职,二人已经没有了什么交集,粟裕为何要请求远隔千里之外的许世友帮忙呢?事情是这样的。
=======注意,这里说的很清楚,是在1969年期间!
3、“1969年,粟裕请许世友帮忙: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麻烦关照一下”
1969年的一天,远在北京的粟裕大将(1965年就全面取消军衔了,不知道作者怎么给军工系统军管总指挥、军事科学院负责人的粟裕单独安排了军衔?),给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时任政治局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的许世友打了一通电话。两个人虽然曾经是战友,但是现在两人天各一方,都身负要职,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平日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而粟裕这次打电话给许世友,是因为他的母亲在南京,并且生活上有困难,想要许世友帮忙关照一下。那么粟裕身为开国大将,母亲怎么会在生活上有困难呢......
另外,还有不少文章,就不再一一引述了。
上面的几篇文章,都是言之凿凿的,而且双方的官衔与时间都很清楚。。
即、
1、时间:1969年
2、人物:粟裕、许世友
3、内容:照顾粟裕母亲
但是,再查看历史资料,几点疑问也就随之而来了:
1、粟裕家乡湖南会同”粟裕故居讲解词“明确记载:
其母梁全修,生于1881年,是个慈祥的女性,粟裕父亲去世(的消息)一直都没有告诉粟裕,直到解放初期粟裕派人将她接到南京后才告知,母亲逝世于1968年,终年87岁,葬于南京。
2、粟裕侄子侗枫于2006年为祖母立的碑。
立碑人侗枫(真名粟刚兵,2019年3月逝世)是粟裕唯一兄长粟沛之子,粟裕将军的侄子,关于粟裕的系列作品的作者。
碑文如下:
一八八二年至一九六五年 梁全修老太太之墓
立碑人 侗枫
二零零六年 重建
这是他为祖母梁全修老太太立的碑,明确标识梁全修老人是在1965年去世的,享年为83岁。
很显然,围绕梁全修老人的去世年份,无论是会同的1968年去世说,还是粟家人立碑的1968年说,都与1969年委托许世友照顾其母亲的说法,完全不着边际。
很显然,许世友乐于助人是真,但再这件事情是是有很多漏洞的。
因为,无论是网络盛传的”1969年委托许世友照顾母亲“、湖南会同县粟裕故居记载的”粟母于1968年去世“、粟裕侄子撰写的碑文记载的“粟母于1965年去世”,是完全矛盾的,这位革命老人无论是1965年,还是1968年辞世,都与1969年军科的粟裕副院长委托国防部副部长许世友照顾老人无法联系起来。
而且,这位革命老人的辞世时间,在粟裕将军的家乡、与亲属中,竟然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二者究竟那个是正确的呢?
但是,无论如何,这三者必有一个是假的!
究竟谁真谁假,有请大家帮助辨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