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这个无人机团队厉害了,快来吧,小新带你去玩(这个无人机团队厉害了,快来吧,小新带你去揭秘!)

今年11月18日,我校参赛的《面向地理信息测绘的无人机倾斜三维摄影系统》项目,喜获第十五届“挑战杯”二等奖。挑战杯作为国内大学生创新的顶尖赛事,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最热门大学生竞赛。

该项目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中喜获二等奖。同年7月份的“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分赛区竞赛中,研究的“多功能分布式病房监护系统”获得第二名;同期,研发的《生物质废弃物生产液体及气体燃料监控系统设计》在互联网加大赛中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开始,兴趣所致

由所学专业提供技术支持,加之个人的兴趣爱好,这个团队便这样组建了。以本校创业学院毕业的师哥对市场需求为观察导向,以市场已有技术为全景模拟基础进行无人机系统的二次改良。

二次改进的主要方向有四:自主研发的软硬件相互配合,实现相机全程自动化并解决相机休眠;实现倾斜相机数据一键读取;增大国内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勘测范围;满足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要求。

团队,博采众长

“无人机挂载拍照系统”项目吸引了在航模协会、电路设计操作的实验室以及负责编程的研究生等不同领域的爱好者。团队建成之初,每个人做着自己擅长的工作,个人有着明确的分工。在长时间的磨合与互相学习中,大家相互交流讨论,协调完成多个方面的工作。这是各成员默默成长的过程,也是团队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

技术出身的他们曾面临着“想得到,讲不出,做得到,说不清”的问题。于是,这个团队便不再满足于一个学院,团队的八名成员,来自于四个学院。从一次次更改本子,文献查阅,PPT制作、以及赛程的安排商讨,演讲人员为团队的付出并不少于负责技术的伙伴。没有任何人落下,也没有因为先来后到而有所生疏。相反,大家都对演讲者的能力及风采非常肯定。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大家都能感到自己的价值,所以称之为团队,所以靠的更紧密!

困难,不惧失败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相较同台竞争者,他们的起点不算最高,但他们坚信:努力可以缩小差距。一架无人机要同时载着五台相机分别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工作取景,程序是核心。编程语言的运用,容不得一点误差。初始无法精确得知程序数值的设定,需要凭借以往的经验,估计一个数值。再一点一点、一分一秒的进行反复调试。成果的一点点改进,需要时间,需要灵感,更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

项目负责人樊燊道:“有时候通宵是难免的,第二天继续实验。偶尔通宵的结果并不理想。”起飞故障,五个相机拍摄时间不能完美协调;拍摄角度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高强度的编程,数据的一段一段检索,记不清次数的修改......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他们,每一点进步便足以成为继续向前的动力。历时五个月,他们的长假几乎在学校度过,苦心人天不负,他们在国赛中取得了成功。

意外,尽力而为

按照赛制,标准展位的规格是2×2平方米。由于飞机模型较大,该团队向组委会申请的是一个3×3平方米规格的展位。但是一直没有接到申请批准通知,所有的展板还是按照2×2平方米的标准规格准备的。抵达现场后才发现,组委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了参赛人员的要求,为他们单独设置了一个3×3平方米的展位。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赛前准备必须在两天之内推倒重来。舟车劳顿的他们无法一心准备比赛解说,只能所有人一起熬夜对展板进行重新设计。但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他们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比如去哪找合适的打印社,多长时间内能把材料打印完成。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要一一解决。所幸在团委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有序高效的解决了所有问题。

面对展柜的调动,团队成员充分运用现有材料进行再改造。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的数以百计的参赛人员,如何在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他们的首要任务。紧张之余团队成员更充分地准备了解说材料。面对评委老师,他们自信礼貌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问及此次表现,他们表示:做得好这个定义不太好给,但尽力做到让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

友谊,地久天长

成功没有捷径,也没有意外。团队中,他们分工明确,秩序井然。负责核心部分程序编写的五人,作为这支团队的主动力,他们严格的要求每一个细节,常常为了某个问题而争论不已。但在私下里,他们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跟舍友还多”。

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但相同的爱好,促使他们走到一起进行合作不同的事物总能擦出别样的火花,来自其它学院的同学,虽然不懂技术问题,但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想法而来,为团队注入了活力。团队成员王萌虽然是一个小女生,但她在团队里毫不怯场,积极地参与团队的讨论,还负责去各地调查访问,并对产品规模进行评估。

团队成员之间,彼此相知相行,着为他们的成功打下了基石。繁琐的工作,也会偶尔让他们感到疲倦。在前行的道路上他们彼此扶持,相携走过。这条道路虽然坎坷,但他们越走越远。

成功的道路必定艰辛,结果是对过程的肯定。辉煌的成就不能掩盖汗水。这支团队,偶然相逢,却在成才与成人的道路上互相扶持。他们攻坚克难,不畏惧必然与偶然的挑战。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齐鲁工大学子的身影。以这支团队为榜样,希望同学们能不懈赶超,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 齐鲁工业大学

新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责任编辑 | 吴金阳 李伟

排版 | 林枫然 王楷润

学生记者 | 陈瑀琪 王曙艳 范艳南 吕慧

新浪微博 |@齐鲁工业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