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印度水域(印度洋出现水下无人机,印度意识到,中方的布局不只是在高原修路)

近日,印度海军得到了P75型潜艇的最新一艘瓦格尔号。但是印度海军非常担心,自己的潜艇力量正在日益落后。目前的15艘常规潜艇中,作为主力的基洛级也已经开始退役,而印度海军认为,自己应该拥有24艘潜艇才够。否则,就无法和中国海军抗衡了,因为中国的水下无人机,很可能已经部署到了东印度洋印度安达曼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海域,为核潜艇打前站“探路”。因此,印度方面感到压力山大。

(印度P75潜艇进展缓慢)

印度意识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方面针对它的布局,不只是在高原边境修路搞基建,而是涵盖印度周边,包括印度洋在内的一整套战略。

然而这只是印度单方面的感觉,咱们总是说中国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那么就不可能只在中印边境和印度洋一隅。中国已经提出了智慧海洋的理念,其中包括全球水下导航系统、水下滑翔机、深海空间站等一系列宏大工程。从法理上说,公海属于全人类,中国有权利开发全球各个位置的公海资源,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乃至大西洋。包括渔业资源、可燃冰、海底矿产资源,甚至洋流本身也是一种发电资源。

我们把话题收缩到水下航行器,除了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与核潜艇,中国的水下滑翔机已经相当成熟。2020年和2022年,印尼渔民曾经两次打捞到中国的水下滑翔机。其实这类型号早就是公开的,在历次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都可以看到水下滑翔机的身影。它看起来有点像巡航导弹,不过却是在海里飞行的。

其实,目前国际范围内的科技前沿已经不再是这种硬质机身、硬质机翼的型号,而是类似于蝠鲼的全柔性航行器。大家都在水族馆里见过蝠鲼,它就像一块扁扁的飞毯,利用身体形状的改变,在海里滑翔。但是要制造出人造蝠鲼来,就需要对它的运动规律和控制规律做深刻的掌握。中美目前都在全力开发。

(中国的水下滑翔机)

另外,中国拥有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论是在太平洋还是印度洋,水下航行器只要上浮到几米的深度,就可以接收到卫星信号。几秒钟就可以实现一次定位。这么一来,水下航行器平时用惯性设备、地磁设备来导航,过一段时间浮到浅海,用卫星定位来修正惯性设备的偏差。就可以实现远海无依托的长距离导航。这样的航行器,可以在大洋深处进行地形测绘、洋流考察、生物和矿产考察等任务,为智慧海洋的实现提供数据。

这么一看,印度对所谓“中国布局”的担忧,确实浅薄了些。中国正在打造的,是一个全面的智慧海洋时代,并不是专门跟印度别苗头、争夺印度洋这么简单。

当然,潜艇、特别是核潜艇,依旧是海军争夺制海权的核心兵器。在印度洋的场景下,因为距离本土比较远,核潜艇比常规潜艇更加适用。根据印度方面的报道,解放军核潜艇已经有了在印度洋活动的经历。让印度感觉非常紧张。解放军要是想把核潜艇派遣到印度洋,需要穿越复杂的海区。传统上,水面船只进出印度洋,需要途径马六甲海峡。但是这条海峡的东部入口非常狭窄,在新加坡和印尼巴淡之间岛屿密布,如果潜艇不能露出水面观察导航,很容易发生事故。而且,马六甲海峡南部水深只有27米左右,潜艇根本藏不住。

(部分水下滑翔机失去功能后被印尼渔民捕捞)

这条水道,对西方海军来说,也是畏途。2021年法国海军派遣核潜艇到亚洲海区演习,是派遣了潜艇救援船随行的。完全失去了核潜艇的隐蔽性优势。

如果向南穿过卡里马塔海峡,再试图穿越巽他海峡,同样风险很大。这处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27公里,中间还有一个桑吉昂岛,两侧水道宽度只有几公里。如果先穿过第一岛链进入西南太平洋,然后从澳大利亚东海岸绕道进入印度洋,路途太过遥远,失去了战术意义。

(深海空间站的设想)

所以,比较理想的办法,还是用水下滑翔机,对东南亚海区进行详细测绘勘探,把望加锡海峡、马鲁古海等位置的水下地形充分摸清,制定出适合潜艇进出的航线。

所以,中国的海洋战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总体,绝不是印度那种船舶工业基础所能够相提并论的。等到中国的水下力量能够充分航行在印度洋,那么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