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秋粮收购累计超7000万吨(中国科技助农保障秋粮颗粒归仓牵手门之后,董思槿罕见更新动态!依旧是性感成熟风)
9月22日拍摄的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小檀村杂粮科技展示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新华社太原9月24日电(记者魏飚、王皓)9月下旬,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的山西万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河滩地上,1万余亩玉米迎来丰收,20台大型收割机穿梭在田野上。40亩的晾晒场上一片金黄,新购入的烘干机正在抓紧运转,将烘干的玉米存放在6个大型仓库中。
“黄河滩涂土壤偏沙,以前由于漏肥漏水严重,产量水平不高,农业种植效益较低。”山西万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场负责人陈逸帆说,通过引入节水抗旱品种,节水技术运营,玉米亩产增加120公斤。同时,机械化的烘干设备运用,也能降低损耗,确保颗粒归仓。
连日来,中国多地秋粮收获陆续展开,大江南北一派丰收景象,各种科技手段的使用正有序推进稳产增产,确保秋收。
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一台台“智慧农机”俨然成为农田里的主角。在山西省高平市,今年共种植玉米45万亩,农业部门组织500多台农业机械投入到今年的秋收、秋耕、秋种生产当中,统一调度机械分配使用,并加强培训和现场指导。
“现代化农机的收割效率很高,是人工收割的20多倍。”高平市种植大户王培文说。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2%。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预计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全国大部地区长势较好,特别是占秋粮产量一半以上的玉米长势总体好于上年,丰收有基础、有希望。目前,全国秋粮已收获2.67亿亩,完成20.3%,进度略快于上年。
今年6月以来,中国多个省份出现极端持续高温天气并引发旱情。高温干旱天气给秋粮生产带来威胁,各地各部门推出系列针对性举措,科技成了夺秋粮保丰收的利器。
9月16日,山西省静乐县娘子神乡南舍村,村民在摆放刚收割的藜麦。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在湖北省,中稻占全省粮食年产量一半以上,当地加快推广本土研发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还抗病、抗倒、抗高温,目前收获过四成。贵州省多地示范喷施“抗旱剂+叶面肥”技术,达到抗旱保收效果。
针对高温影响,陕西省气象部门及时制作全省水稻等秋粮作物高温热害风险分布图,并与农业部门联合制作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防范持续高温对秋粮和经济林果的不利影响。
为做好今年粮食生产,中央财政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分赴田间地头,推动小麦促弱转壮;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加强会商和预警、因地制宜抗旱减灾。
科技也在助力稳产增收。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扩种大豆油料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的决策部署,山西首次在全省11个市大面积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在山西省平定县郭家山村,种植户郭建金的30亩土地首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他说,往年玉米行距是28厘米,今年引进了紧凑密植品种,行距缩短到了18厘米,按照4行玉米、5行大豆模式种植,目前来看长势比去年同期还要好。
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张中东说,科技不仅增强了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也成为秋粮丰收的强大“保护伞”。尽管疫情和干旱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在政策支持和各种科技助力下,秋粮丰收有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