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惠州无人机驾驶证培训学校(惠州上空无人机群来袭!惠州报业摄影记者带您感受俯视的美景!)

建设中的隆生大桥。

惠大高速。

丰渚园凤凰花开了。这些壮观的图片、另类的视角,我们有这样全新的视觉感受,全因这群人,把我们“带上天”!

大片既视感有木有?去年以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 《东江时报》《惠州日报》开始陆续出现航拍专题,为读者展示惠州高速公路、立交桥、古村落等,用航拍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如今,无人机正逐步成为摄影记者的标配,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的新闻摄影也由此进入无人机时代。无人机摄影,让新闻现场的呈现,增加了一个新维度,变成720度无死角。追求新高度不用爬楼梯选角度,这是《东江时报》摄影记者姚木森使用无人机后最直接的感受。以往,为了拍摄一张高空照片,摄影记者要先选好附近的大楼作为拍摄点。“有时候跑到楼顶发现大门锁住了,有时候角度又不太好。”姚木森说,爬楼前要去跟物管打招呼,碰上好说话的物管还配合,不好说话的要浪费很多时间,然后还不能上到楼顶。同时,大楼的建设角度未必满足拍摄角度,拍摄一张好的高空照片还需要讲运气。《惠州日报》摄影记者王建桥说,他最早在2008年就接触过无人机拍摄,但当时技术不成熟,需要3个人共同操作。由于那时的无人机还没有GPS定位,用电情况也没有显示,在航拍时必须确保一个人操作和拍照,一个人观察环境,还有一个人掐表算时间。如今无人机技术进步后,“媒体使用无人机航拍是趋势,航拍的画面目前对读者来说比较新鲜。”

姚木森在调试无人机。无人机差点撞大楼去年底,《东江时报》摄影记者杨建业和姚木森购置了一台小型无人机。在使用无人机航拍方面,两人都是新手。因此,大部分航拍照片都是两人一起完成。“既要控制飞机,又要选景拍摄,如果多一个人看无人机飞行,这样比较保险。”姚木森举例,日前在仲恺航拍莞惠城轨时,他在操作器上关注画面的选取,无暇顾及无人机在天上的状况。突然,在一旁帮忙选景和观察无人机的杨建业大喊“快停”,姚木森立即定住无人机,抬头一看“冷汗都吓出来了”。原来,无人机就要撞上附近的高楼了。同样的状况在王建桥的身上也发生过。日前,《惠州日报》刊登了隆生大桥建设进展的航拍照片。王建桥称,他在无人机升空后,盯着手上的屏幕选取画面进行拍摄,无意间一次抬头拯救了他的无人机。“附近有一栋高楼没有留意到,差点撞上去了。”王建桥说,无人机拍摄还是两个人配合为佳,他有时候会请朋友帮忙观察无人机的飞行情况。老鹰曾视无人机为敌人今年初,龙门南昆山出现罕见的冰雪天气,杨建业带着无人机和文字记者一同前往,记录这历史时刻。当时,《惠州海拔最高村庄遍地冰渣》为题,刊发了多张航拍照片,为读者展示了南昆山的“北国风光”。事实上,在航拍前,无人机曾一度罢工。“屏幕显示温度过低,无法连接启动。”杨建业说,他当时才发现无人机低于一定温度是无法工作的。幸好,有热心村民拿来电吹风,经过预热后,无人机顺利升空。“屋顶覆盖的白雪,村庄的整体雪感,没有无人机是很难拍摄的。”杨建业说。

雪后的龙门南昆山中坪尾村。“无人机有次被老鹰包围了。”王建桥说,他有次在大亚湾海域拍摄鹰巢,一群老鹰发现无人机后,以为是入侵的物种,包围并追着无人机跑。“我赶紧返航,要是老鹰碰一下,不仅机器要掉海里,老鹰也会被螺旋桨打伤。”

来源:惠州新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