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电影考研丨电影风格系列解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小丸子们 你们好呀

我是充满

樱桃味电影气泡

可以定格你考研上岸瞬间

带你遨游梦幻电影世界的

樱桃学姐

我相信

看我文章的你

没有理由不上岸!

✒️上节课我们解析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风格”,不知道小丸子们有没有吃透这个考点,咱一定要先学清楚第一课,然后再接着我们第二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继续扒!

0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1️⃣形成条件:

①新现实主义美学受胎于墨索里尼当政的黑暗年代,当时一批进步的青年电影评论者不满于电影界热衷于拍摄反映上流社会生活的影片和名著改编,围绕着《白与黑》《电影》等杂志发表文章,反对编造谎言,反对苍白的辞藻雕饰,呼吁建立现实主义的、大众的意大利民族电影,这为此后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影人从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中吸取有益养分,如从本国小说、戏剧中吸吮民间养料;从苏联电影中借鉴工农兵题材的创作经验;从法国电影中学习描摹现实的有关技巧;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的纪录片中吸纳纪实美学的优良传统。

③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孕育与构建即有其思想、理论与实践的酝酿与积累过程,同时也是意大利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反抗法西斯主义,在电影领域内要求现实主义精神复归的必然产物。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2️⃣艺术主张:

1934年,温别尔托·巴巴罗教授在《电影》杂志上刊载了一项宣言,作为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雏形,其可贵之处在于坚决反对过去意大利电影中脱离生活的胡编乱造及矫饰虚假的情感表现,同时又旗帜鲜明地否定意大利当局鼓吹的法西斯主义高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分别提出“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两个口号。

艺术主张主要特点:

①不虚构,不要典型化,不塑造英雄人物;

②重视日常性、重视细节,反对离奇曲折的故事,不给观众谋求出路的答案;

③走出摄影棚,到街头去拍摄;

④编导合一,不用职业演员;

⑤使用自然语言,特别是方言;

⑥实景拍摄,多用长镜头,多用自然光;

2️⃣创作概况:

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期(1942-1945),维斯康蒂拍摄的《沉沦》,德·西卡拍摄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和勃拉塞蒂《云中四部曲》,不同程度地触及了当时矛盾、混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法西斯政体舆论宣传的虚伪性。

②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期(1945-1950),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扛鼎之作,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宣言书,德桑蒂斯《罗马11时》是新现实主义后期推出的又一力作。

《罗马11时》

③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分化终结期(1950-1956)随着意大利政治与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反法西斯正当内部分化,流派成员也开始解体,新现实主义运动进入衰落期。1956年德·西卡的《屋顶》被看作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掩卷之作。

好了好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我们就讲完了,看完这篇文章你们用时多久呢?还有没有不清楚的知识点可以私信 樱桃学姐哦!我们下节课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