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地图(被称为“第二敦煌”的克孜尔石窟!资深文旅爱好者必看)
石窟之美,精彩纷呈! 如果说,看皇家气象去龙门,寻佛教轨迹来敦煌,那么,要追寻佛教艺术的源头,必然要来克孜尔石窟看一看。
论风光,克孜尔石窟坐落在南疆,这里的山水交织围绕,在大漠与戈壁之间织就一场场令人沉醉的梦境。阳光不盛的时候,却勒塔格山中的克孜尔石窟周围,展现出一片让人难忘的红色。
拜城克孜尔地区 图源:大西北网看历史,克孜尔石窟坐落在曾经的龟兹(qiu ci),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季羡林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龟兹古国见证了佛法东传的历史,待到中原佛法昌盛之后,又转头在它身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克孜尔石窟第8窟 主室前壁 飞天 图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克孜尔石窟第8窟 主室券顶 菱格故事画 图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克孜尔石窟是世界上仅次于敦煌的石窟艺术宝库。在接近八个世纪的营建过程中,中西方的佛教艺术在这里交织融合。345个洞窟、近4000平方米的壁画,无数瑰丽的故事在这里渐次上演。
克孜尔石窟无人机航拍图 图源:新华网这里是失落的“第二敦煌”,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寺群,也是西域佛国龟兹留下的佛教文化遗迹。如今,克孜尔石窟内曾受僧众们顶礼膜拜的塑像早已毁坏失落,但窟内的壁画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佛陀的故事。
本文共有5k多字,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新疆石窟寺概观
2.克孜尔石窟为什么值得看?
3.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发展
4.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题材
5.参观推荐
01.新疆石窟寺概观
在我国的佛教石窟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
其中,十六国时期,大量西域僧人进入河西地区传播佛法,五凉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皆受此影响出现。
随着北魏统一北方地区,“凉州模式”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区,推动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群的形成。
中国石窟寺分布图 图源:搜狐网而新疆的石窟寺最早出现于公元3-4世纪,也就是佛教诞生约八九百年后。
这个时期,传播佛法的僧众刚刚经由中亚、西域进入中原。作为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新疆的佛教文化如实记录了佛教东传的历史。
可以说,纵观中国石窟寺史,新疆石窟是源头般的存在。
克孜尔石窟无人机航拍图 图源:新华网从如今的考古发现来看,新疆全境的石窟寺大致集中在三个区域.
一是古焉耆地区(今巴州焉耆县),以七个星佛寺遗址为代表;二是吐鲁番地区,主要是高昌国及唐西州时期的佛教遗迹,包括吐峪沟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等;三是古龟兹地区(今库车、拜城),以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为代表。
克孜尔千佛洞 图源:色影无忌图片论坛 摄影/吴子蕾子在这三个区域中,焉耆地区的发现比较零星,吐鲁番地区的遗存则相对晚近,比较之下,龟兹的克孜尔石窟不仅开凿年代在中国境内属最早,保存体量、情况也相对较好。它反映了佛教艺术东渐中原时的早期形态又兼具西域与中原风格,可以说是西域石窟寺最为典型的代表。
02.克孜尔石窟为什么值得看?
克孜尔石窟位处南疆腹地,戈壁与雪山相辉映,河水在沙漠中缓缓流过的自然景观可以说是新疆风光的一张名片。
克孜尔石窟周围山水相应,尽显南疆风光克孜尔石窟目前正式编号的有263窟,只有135座比较完整。由于宗教更迭和外国人的盗掘,窟中的造像和壁画多已不存。目前,分散在80余窟中的佛教壁画是克孜尔石窟的主要看点。
克孜尔石窟展现了新疆伊斯兰化之前的佛教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历史的、流动的新疆,更全面的了解新疆历史。
克孜尔千佛洞窟顶的巨幅飞天像,这是印度佛教最早的菩萨形象对于文物爱好者来说,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少有的以小乘题材为主流的石窟寺,其壁画表现的多是佛典中的本生、因缘故事,这在中原地区石窟寺中相当少见。
03.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发展
玄奘法师西行时途径龟兹国,记载道:“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这与克孜尔石窟中所展现的大量小乘题材相符合。
克孜尔石窟穹顶壁画,绘制了大量小乘佛教的故事 图源:摄图网自两汉开始,龟兹国由白姓王室统治,一直到贞观年间龟兹被唐所灭,古国政局至少稳定了八百余年的时间。这座北傍天山,东到轮台,西至巴楚,南逾塔里木河的古国,经济富庶、社会稳定,在文化上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
公元3-4世纪就已有龟兹译经僧往来于西域与内地之间。僧祐在《出三藏记集》中记载,358年时“龟兹僧人一万余众”,而当时龟兹全国人口也不过二十万人。
鸠摩罗什塑像 图源:搜狐网十六国时期最著名的译经僧鸠摩罗什即是龟兹人,他是龟兹王的外甥,一生辗转西域、天竺、凉州、长安,如今流传最为广泛的《金刚经》汉译本即出自他的手笔。
然而,对于龟兹的佛教建筑遗迹,史料却几乎没有记载,因此,克孜尔石窟可以说是龟兹佛教史无声的实物见证。
1、石窟分类
克孜尔石窟修建的形制大致可分为四类,根据其修建的形制不同,也有着不一样的用途。
克孜尔石窟中心柱式洞窟(第80窟)其中,塔庙窟又叫做中心柱窟,即在洞窟内竖起一塔柱,或单室或前后双室,各壁开窟造像,以供僧人们绕塔礼拜。大像窟实际是塔庙窟的一种变式,即在正壁塑起一躯高大立佛,左右壁上下分置坐像。
大象窟、僧房窟以及方形窟平面图 图源:宿白《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方形窟又称作“佛殿窟”,是普遍的佛殿样式。平面多呈方形,后壁塑起佛像,日常诵经礼佛。而僧房窟属民居形式,屋内有炕有灶,有的还开窗,一般认为是用作僧人起居室。
2、克孜尔石窟的发展史
虽然对于克孜尔石窟的建造少有文献记载,但结合考古年代学、类型学分析和碳十四测年结果,我们仍可以对克孜尔石窟的发展历程有形成基本认识。
第77窟左甬道外壁 天宫伎乐 图源:新疆龟兹研究院克孜尔石窟始凿于西晋晚期,这时多是一些僧房窟,即开凿在崖间供僧人起居生活之用。史料中龟兹僧人“三月一易寺、房”的制度可能与克孜尔石窟的初创有关。
171窟券顶 图源:梵华网十六国后凉时期,克孜尔石窟进入全盛,窟形、壁画内容逐渐丰富,顶壁相接处开始出现了复杂的装饰线,窟顶的菱形格山峦化,并流行三个或以上洞窟相联系的组窟。
180窟主室“千佛” 图源:梵华网西魏至唐高宗时期,克孜尔石窟逐渐衰败,出现了许多小型窟,多是用僧房窟改建塔庙窟或大像窟后废弃的门道改建的。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克孜尔石窟都处在停建的状态下,除了往来的佛教徒,几乎没有人还记得这里有这样一片艺术的瑰宝。
直到近代,国外探险家队伍再次扣响了克孜尔石窟的大门。
克孜尔石窟第8窟主室右侧壁壁面现状克孜尔石窟第8窟主室右侧壁被揭取的壁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1879-1915年,俄国探险队至少5次来到克孜尔石窟,揭取了60窟、198窟和199窟的部分壁画。
1903-1912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三次考察克孜尔石窟,盗走了大量壁画和佛典。
1906和1913年,德国探险队两次来到克孜尔石窟考察,在诸国探险队中,尤以德国人盗走的壁画数量为多,1933年德国公布馆藏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数量为252块,328.07平米,出自37个洞窟。
1928 年的德国柏林民族博物馆展厅 图源:丝路遗产如今,大约还有约一万平方米的壁画保留在克孜尔石窟中。
04.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
克孜尔石窟壁画主要绘制的是与释迦牟尼成佛相关的种种内容,绘师们将券顶划分成许多的菱格,在菱格窄小的空间内,用最少量的人物和衬景,将一则复杂故事的情节表现出来。
众多的菱格依次排列,克孜尔石窟也被誉为“故事的海洋”。
菱形格是克孜尔石窟中颇具特色的构图方式,目前,它的渊源仍众说纷纭,但基本上认同它的出现是受“山脉”元素的影响。
本生故事
佛本生故事是指佛陀在得道之前经历诸世轮回中所行的善举、经历的苦难。
克孜尔第17窟 鸽焚身救迷路人 图源:梵华网如第17窟所绘的“鸽焚身救迷路人”就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本生故事,讲有一天,雪山上风雪交加,一行人饥寒交迫,生命危在旦夕。一只鸽子见到他,顿生怜悯之心,便衔来柴草,供其取暖。接着,鸽子又毅然投身到熊熊烈火之中,把自己烤熟后,让迷路人充饥。这是宣扬佛教中“舍身布施”的精神。
因缘故事
这一类型的故事描绘的主要是佛陀普渡信众,信众应敬奉佛法终得善果的内容。
龙王守护 图源:梵华网如第8窟所绘“龙王守护”,是说释迦成佛后在河边静坐。忽然,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河中有一龙王,名叫目真隣陀,担心佛陀受到侵害。于是,他来到岸边,以蛇躯缠绕佛身,为佛遮风挡雨。在佛的教导下,龙王接受了三皈五戒,成为了“畜牲”中的第一位优婆塞。
佛传故事
这一类故事指乔达摩·悉达多太子降生到涅槃的本行故事和成道后教化说法的因缘故故事。
克孜尔第163窟右甬道外侧壁 燃灯佛授记 图源:梵华网诸窟中以110窟中的佛传故事最为丰富,有涅槃入灭、降伏迦叶、四天王奉钵、白马吻足、夜半逾城等二十六则小故事,讲述了释迦一生的重大经历。
千佛、净土
除了以佛陀为主角的壁画外,克孜尔石窟中还有“弥勒兜率天说法”、菩萨、护法神、天人、供养人等佛教人物形象。由于龟兹佛教间受大乘教派影响,反映大乘信仰的千佛、净土题材的壁画也曾在克孜尔石窟中流行一时。
克孜尔第171窟主室券顶 图源:梵华网克孜尔石窟壁画在内容上最显著的转变即是由小乘“独尊释迦”到逐渐加入大乘“千佛净土”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暗示了原本由印度而来的小乘教义与中原内地衍生发展出的大乘教义在西域交汇融合的景象。
总得来说,克孜尔石窟的佛教艺术以小乘教派为基本发展线索,大乘教派亦间有拓展甚至达到高潮,五世纪以后二者的关系越发不清晰,虽然小乘势力根深蒂固,但最终还是以流行大乘结束了龟兹佛教的全部过程。这也符合整个佛教发展的历史规律。
05.参观推荐
受到“唯礼释迦”的小乘教义影响,克孜尔石窟壁画大多是有明确内容的佛教故事。因此,克孜尔石窟也被称作“故事的海洋”。
而探索每幅壁画背后的故事正是参观克孜尔石窟的乐趣所在。
目前,克孜尔石窟共开放6座洞窟以供参观,包括34窟、32窟、27窟、17窟、10窟、8窟。
克孜尔第17窟主室右券顶 菱格本生故事 图源:梵华网其中,17号洞素有“故事画之冠”之称,多达38幅的本生故事壁画绘在石窟的四壁、窟顶、甬道、龛楣之上,色彩艳丽夺目,非常值得一看。
这里是佛教进入中国的入口,作为全国开凿时间最早的一批石窟寺群,克孜尔石窟展现出独树一帜的犍陀罗、印度风格,代表着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基本形态。
这里是古老龟兹古国的一场绝唱,来自中西方的佛教艺术在这里碰撞、生长,青绿的色彩碰撞出复杂的故事,小小的菱形格中,凝聚着独特的佛教文化。
这里是克孜尔石窟,纵然遭到破坏,造像不存,但残留在岩壁上的美仍然是文化的瑰宝,让我们徘徊在此,久久不愿离去。
参考资料:
梵华网——梦回龟兹 线上微展览
新疆龟兹研究院,主编《中国石窟艺术——克孜尔》,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END-
编辑整理|艺旅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