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纵横无人机招聘官网(终结无人机“黑飞”)

全文共5500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事件,让无人机的安全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也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更多举措,加强对无人机监管。

无人机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无人机生产技术同落后的无人机监管制度之间的矛盾。无人机的“身份证”则是相关管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制定的前提。根据民航部门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正式进入“贴标飞行”时代。该规定也被认为是无人机监管的重要一步,扭转了之前“一刀切”或放任不管的模式。

无人机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实名登记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企业、涉及部门、个人等协同施策。

无人机的管理痛点与要点在哪里?能否像管理机动车一样把无人机管理起来?警用无人机的监管探索为民用无人机的管理带来哪些启示?

请看本期封面故事《终结无人机“黑飞”》。

本文首发于《人民公安》杂志

无人机监管进入快车道

今年1月,有人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民航客机飞行引起轩然大波继而被公安机关处理的事件发生后,此类无人机“黑飞”事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频频发生。

4月20日晚,南京禄口机场一架无人机闯入机场,导致14个航班受到影响;4月14日至4月30日,成都双流机场接连发生9次无人机扰航事件,造成135个航班备降、数百个航班延误、数万旅客出行受阻滞留机场;5月12日晚,重庆机场受到两架无人机干扰,共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受影响。

……

频发的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事件,让无人机的安全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也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更多举措,加强对无人机监管。

5月10日,重庆市公安局就加强重庆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发布通告明确表示,任何无人机飞行行为都必须经过批准后实施,《通告》详细列出了重庆5大类无人机禁飞区域:民用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两端20公里范围内的机场净空保护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区域;通讯、供水、供电、能源供给、危化物品储存、大型物资储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防控目标区;车站、码头、港口、商圈、街道、公园、大型活动场所、展览馆、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政府公告进行临时管制的区域。

《通告》指出,违反规定在上述区域内飞行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法律,在重庆地区的无人机飞行需向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航空管制处、民航重庆空中交通管理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已经购买的无人机,需要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登记备案。

此后,四川、新疆、湖北、江苏等地公安机关也陆续发布了类似通告,加强对“低慢小”的监管力度。

除此之外,民航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应对措施。

5月16日,中国民航局宣布,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同时正在建立无人机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实现与无人机运行云平台的实时交联。

5月17日,全国首批155个民航机场被确立为无人机禁飞区。

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自6月1日起,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注册登记。

实名制:无人机监管迈出重要一步

进入4月份以来,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事件频发,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快了实名登记实施方案出台的步伐。

4月27日,国家空管委部署无人机专项整治工作任务,中国民航局适航司承担了无人机实名登记的任务。

5月15日,中国民航局召集无人机制造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单位,对实名制等规定进行内部征求意见。

根据民航部门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6月6日起正式对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克以上(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制登记注册。今年8月31日后,民用无人机拥有者如果未按照该管理规定实施实名登记和粘贴登记标志的,其行为将被视为违反法规的非法行为,其无人机的使用将受影响,并受到相应处罚。

这意味着,饱受争议的无人机将于6月1日起正式进入“贴标飞行”时代。

该规定也被认为是无人机监管的重要一步,扭转了之前“一刀切”或放任不管的模式。

无人机“黑飞”威胁民航安全事件频发是民航局放“大招”的背景。此前一段时间,成都、昆明、重庆等地机场频繁出现无人机扰航事件,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困扰,而无人机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虽说部分肇事者得到了处罚,但是无人机起飞门槛低、查证处置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业内人士指出,无人机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无人机生产技术同落后的无人机监管制度之间的矛盾。无人机的“身份证”则是相关管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制定的前提。

对曾饱受无人机困扰的机场来说,实名制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对扰航的无人机进行身份识别和来源追溯。

事实上,公众对实名制并不陌生。过去几年内,我们历经了火车票实名制、手机卡实名制、便捷支付实名制等。业内人士认为,无人机实名制的意义同样在于规范和管理,在遵守当地法规、不影响公共安全的情况下,用户仍然可以带着自己的无人机“自由飞翔”。

监管仍有留白

从规定中看,目前要做的只是实名登记和粘贴登记标志。有人担忧,一些山寨厂商或无人机爱好者自己组装的机器未必能做到全部实名,登记全靠用户和企业自觉,监管仍显乏力。

有没有制约“不自觉用户”的方法呢?业内人士建议,应增加“黑飞”违法成本,明确对“黑飞”的惩罚,比如对发现未实名登记就飞行的,采取直接没收无人机等处罚。

“现阶段的技术还做不到让没有登记的无人机直接飞不起来。杜绝‘黑飞’,关键看后续动作。”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低成本散件套材,以开源硬件、软件为代表,使得制造一台可飞航空器的门槛大大降低。不同于正规厂商的产品,这些产品不设电子围栏、可以任意编写航迹规划,产品容易改装、不支持实时监视、飞行性能没有约束,因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开源硬件、软件和飞控、散件套材的管理。

此外,还需要尽快在限制飞行的区域配置能有效低空探测的雷达系统。建立无人机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实现与无人机运行云平台的实时交联,打破飞行计划报批难和报批后无法实时监控的难题。

安全运行需要稳定可靠的产品、有效的禁飞区策略和时刻牢记飞行安全的操作者。业界认为,无人机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实名登记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企业、涉及部门、个人等协同施策。日前,工信部已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按照地域对国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企业和产品信息开展摸底统计,加强对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企业的行业管理。

“黑飞”危害有多大?

2013年,北京国遥星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没有航拍资质、未申请空域、未申报飞行任务的情况下,操作无人机进行航空测绘,导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

2015年4月,北京市平谷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北京国遥星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这一案例也成为国内首个因无人机“黑飞”而被判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例。

针无双头利,蔗无两头甜。国内民用无人机行业井喷式发展的背后,还伴随“黑飞”等风险和隐患。

今年4月以来,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机场连续出现多起无人机“黑飞”,影响了民航客机正常起降,引发广泛关注。

据统计,今年4月份全国航班正常率同比下降3.13个百分点,其中无人机干扰民航客机是重要原因之一。

无人机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空域管理体系带来了极大挑战。一些无人机使用者对“机场净空区”等航空法律规则意识淡薄,导致了“黑飞”和“扰航”事件频频发生。同时,由于无人机通常由非金属材料制作,目标小,低空、慢速飞行,导致传统雷达无法有效探测,且监管涉及多个环节与部门,存在管控难、防范难、取证难、处置难等问题。

专家表示,目前无人机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起降飞行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害,干扰军民飞行器正常起降飞行,航拍偷窥侵犯隐私权、泄露国家机密等。这些隐患或多或少同“黑飞”存在关联。

对于无人机“黑飞”的危害,重庆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称,根据相关实验,一只重1.8千克的鸟与一架飞行速度为960公里/小时的飞机相撞,产生的冲击力比炮弹还大。一般的消费级无人机的重量为1.5千克至150千克,通常由质地坚硬的材料制成,无人机若与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严重时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另外坠机落体还可能造成地面人身财产安全事故。

据了解,民用无人机飞行限高多在500米,自带摄像头在500米高空可拍摄0.5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图像,但经过改装的无人机可搭载性能更高的摄像器材,从而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

此外,由于无人机目标小、速度快、易操控、隐蔽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负重能力,加之可随意购买使用,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人员利用,成为开展非法活动的工具。

少驾照,缺监管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操控重量大于7公斤的无人机进行飞行活动,或飞行范围超过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高于120米,应向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提出划设临时飞行空域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飞行。

据介绍,国内进行无人机飞行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操作人员具有无人机驾驶执照;军方审批的合法空域;申报民航飞行计划。

关于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认证问题,根据中国民航局2015年发布的《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视距范围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7公斤的无人机以及在隔离空域内超视距运行的无人机,其驾驶员的资质管理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负责。

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6年,国内无人机驾驶员需求总量为10万左右,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民用无人机的数量超过2万架,与此同时,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为10255个,这些持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各民用无人机生产研发企业、相关应用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等。

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拿到无人机驾照,处于无证“黑飞”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重庆市操作无人机飞行的人员约有1.3万人,且逐年上升,而拥有无人机驾驶执照的仅有230人左右。且绝大部分无照无人机使用者在室外操作时都实现了视距外飞行。

受访者认为,考取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费用不菲以及缺乏监管是导致驾驶员认证数量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透露,以目前最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为例,驾驶员培训费在八九千元,高级操作员培训费为一万元左右。

对于一些熟悉无人机操作的驾驶员来说,短则几天就能熟练操作的驾驶技巧,又何必再去花大价钱去培训呢?但不培训,通过资质认证所需要的理论课有难度。

个人难以申请空域

根据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我国将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低空空域划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三个种类。空域管理部门依照具体空域类型来分别接受航空用户的申请、报备飞行计划,实施管制指挥、监视飞行动态、提供航空情报服务等管理措施。

2014年,在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表示,我国已经在长春、广州、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等飞行管制分区开展了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并计划于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放低空管制,但截至目前,尚未传出有关低空空域开放的消息。

对于无人机飞行审批,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的相关规定,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经批准后实施。重庆市临时空域申请部门为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航空管制处;飞行计划申请部门为民航重庆空中交通管理分局。

可问题在于,低空飞行活动还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法律法规。按照我国目前的飞行器管理制度,空域使用必须经过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空管委)批准,且飞行申请必须由单位提出,不接受个人申请,每次在管制空域内飞行时,还要在飞行前1天15时前向管制单位提交申请,批准后第二日方可以实施。

“很显然,对已存在的大量个人玩家来说,这样的规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业内人士坦言。于是,随时随地“黑飞”的无人机便成为常态,关键在于,多数时候,飞了也就飞了,有多少“黑飞”得到干预了呢?

“只要不在机场、监狱、重要军事设施等敏感区域附近驾驶无人机,几乎很难被人发现,就算是发生坠落伤人或影响其他军民飞行器正常飞行的事故,如没被当场抓获,便可逃避法律法规制裁。”这是很多无人机爱好者之间公认的事实。

“有时候我们‘黑飞’也属无奈。”航拍摄影爱好者抱怨,个人难以申请空域是“黑飞”的主要原因。

如何界定“黑飞”,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向国家飞行管制部门提出临时空域和飞行计划申请,或未按照批准的飞行计划实施的无人机违规飞行均为“黑飞”。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民航局2016年9月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规定,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民用航空使用与范围以内,飞行高度120米以下,水平距离500米以内,空机重量7公斤以下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昼间在视距内的飞行活动,对其他航空器安全影响较小,在不影响地面人员和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专门评估和管理,由运营人保证其飞行安全。

据了解,目前,国内开展无人机航拍测绘、测量扫描等操作空间上限为离地高度500米左右,消费级无人机使用空域多集中在离地高度200米以内,中国民航局新出台的上述办法,细化了无人机在民用空域范围内的使用规范,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国务院2016年5月出台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在未来要进一步扩大低空空域开放、优化飞行服务、提高审批效率,这对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也是利好。

受访专家表示,还希望有关部门能继续细化管理细则,对无人机空域使用的程序审批、管理规定、适航标准、处罚规定等核心问题予以明确,以逐步解决无人机“黑飞”问题。

-END-

来源:《人民公安》

编辑:王玉明   审核:张飞

微信ID:rmgabs

人民公安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