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中的战斗机图片(无人机中“战斗机”拍出闽剧酷炫感)
从左到右分别为张杰增、施杰、倪楷霖、林周杰。受访者供图
福州晚报讯 近日,福州4名“00后”凭借视频作品《闽韵流芳》,获得全国大学生影像文化节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全国性奖项。视频片头运用了无人机中的“战斗机”——穿越机,酷炫超燃的画面令人津津乐道。昨日,记者采访了创作团队,他们是来自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级影视编导专业的大三学生。
穿越机与闽剧碰撞出独特火花
“闽剧是国宝级的福州非遗项目,我们用镜头记录古典而绚丽的美好,留下弥足珍贵的影像,是希望让更多观众感受闽剧的魅力,传承非遗文化。”负责摄影的张杰增介绍,从前期策划、构思脚本,到拍摄、剪辑,在指导老师翁燕、范一尹的帮助下,他和施杰、林周杰、倪楷霖四人花了半年的时间,才打磨出这部作品。
作品特别之处,是在片头运用了穿越机来拍摄,让观众的视觉在空中任意旋转。“闽剧比较悠扬,节奏慢,而穿越机是快节奏的,我们想通过一快一慢的对比,让视频整个视觉上富有冲击力和韵律。”负责摄像和后期工作的倪楷霖说。
但穿越机可不比航拍的无人机好操作,目前不仅在福州算“小众”,就是在国内,玩家也不算多,而倪楷霖正是为数不多掌握该技术的人。
为了用好穿越机,倪楷霖先是在模拟器上练习了一个月,可等到上真机时,他还是差点想要放弃。“穿越机的速度、灵活度和操控系统,以及第一人称的视觉刺激都是异于航拍机的。当穿越机起飞后,需要左右手同时操作,精细控制每一个飞行动作,前进、后退、拐弯等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练习,倪楷霖终于成功掌握了穿越机的飞行技巧,拍摄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灵感来自
外婆的闽剧情
拍摄该视频时,团队四人才读大二,年仅20岁。为何会将视频主题选为闽剧,这和其中一人的外婆有关。
原来,导演施杰的外婆曾是一名闽剧演员,虽然已多年未登台,但对闽剧的热爱却是她难以割舍的情感。“我们从前只是听说过闽剧,没有真正现场听过。”施杰说,当他提出主题想法后,团队几人开始上网搜索以闽剧为主题的专题片,却发现数量很少。“当时就觉得挺遗憾的。闽剧是国家级非遗,能传承至今实属不易,我们想通过视频来讲好‘闽剧故事’,我想这也是传媒的意义所在。”施杰说。
为了更好了解闽剧,四人特意调研了一个月,细细了解闽剧。
“从学校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每次往返需要约3个小时,他们便利用课余、周末时间来拍摄。常常回到学校天都黑了。可以说,除了学习,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闽剧拍摄中。”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闽台戏剧学院影视编导专业教研室主任翁燕说,因为闽剧演员的表演会受到现场灯光、观众反应等条件影响,拍摄情况不可控,为此,四人每次都提早到,只希望能多拍摄一些素材。
除了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四人还记录了民间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杰增在微信朋友圈发现晋安区有一社区正在进行闽剧表演,于是四人扛着机器马不停蹄赶往现场,结果却发现演出已经结束。不灰心的四人追问演出班子何时再来,终于完成了拍摄。
“我们拍摄的视频中,既有大型红色题材闽剧现代戏《生命》,也有传统戏《荔枝换绛桃》,在拍摄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闽剧艺术家们对闽剧的追求和热爱。”摄影林周杰说,两个月时间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素材。
“他们技术好,有想法,还能吃苦。”翁燕还记得,一次带着学生三下乡,在去漳州的动车上,四个学生还争分夺秒和她一起对片子进行修改,而熬夜剪片更是家常便饭。
“片头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技巧,片子关注的非遗题材,均展示了文化自信,以及我们的福文化。”范一尹欣慰地告诉记者,最终该作品从863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百年青春 当燃有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影像文化节视频类一等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