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钱塘江大桥(最早的钱塘潮航拍)
文 | 硖川居士
今天,消费级无人机日渐普及,普通人也能利用无人机从空中航拍钱塘大潮,一睹其壮观,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从空中观测钱塘潮有着陆上观测难以比拟的优势,更容易观测到涌潮的全貌,看清楚涌潮的形态和走势。目前已知最早航拍钱塘潮的是德国人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Wulf Diether Graf zu Castell)。
1905年,卡斯特出生于德国柏林尼施礼茨湖畔的一个贵族家庭。1926年,卡斯特考取了飞行驾照,到1930年,25岁的他正式成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主飞欧洲航线。1931年,汉莎航空公司与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共同成立了中德“欧亚航空公司”,卡斯特成为该公司首批飞行员之一。
1933年,受公司委托,卡斯特来到中国开辟航线。此后,他一直服务于欧亚航空公司,直至1936年。1937年,卡斯特回到汉莎航空公司,飞德国与近东德航线,并参与开辟柏林——喀布尔航线。1939年至1941年,卡斯特在南美洲飞行。
1949年至1972年,卡斯特担任里姆慕尼黑机场的主管,并在其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80年,从梯子上坠落身亡,葬于格伦瓦尔德森林公墓。
格拉夫•楚•卡斯特
1933年至1936年,卡斯特在为欧亚航空公司服务期间,他驾驶飞机从空中拍摄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上海、南京、杭州、北平(北京)、郑州、洛阳、西安、兰州、西宁、凉州、宁夏、内蒙古、广州、汉口、成都、云南等等。中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第一次以鸟瞰视角呈现在世人面前,诸如西岳华山、长江三峡、乐山大佛、西安古城……当然也包括著名的钱塘大潮。
卡斯特回国后,将这些照片加以整理,集结成册,名《中国飞行》(China flug),于1938年在柏林出版。
《中国飞行》封面
《中国飞行》中文版由《西洋镜》系列丛书收录翻译出版,书名改为《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
卡斯特在中国飞行期间驾驶的主要机型是单引擎的容克W33运输机和三引擎的容克Ju52运输机。
欧亚航空公司的容克W33运输机
欧亚航空公司的容克Ju52运输机
卡斯特航拍钱塘潮时驾驶的是哪一型飞机呢?根据他拍摄的一张钱塘潮照片中前景飞机的圆形发动机罩、天线等细节可知应为容克Ju52运输机。
卡斯特用来航拍的照相机是便携式旁轴相机徕卡II。1913-1914年间,徕茨公司研究部主任奥斯卡•巴纳克发明了第一台135画幅照相机,使便携摄影成为可能,1925年,徕卡相机正式走向市场,开启了135相机的时代。
徕卡II诞生于1932年,最高快门500,是第一台具有机身黄斑测距对焦的徕卡相机。卡斯特于1933年来到中国,可见其使用的相机是非常新式的相机,小巧便携的徕卡旁轴相机也给卡斯特在驾驶飞机之余航拍中国提供了可能。
徕卡II相机
卡斯特死后,其生前拍摄照片的底片,约剩1500余张,被移交给德意志博物馆和慕尼黑民族学博物馆(2014年改名为五大洲博物馆)。这些底片的数量远远超过《中国飞行》一书中的照片数量。
比如钱塘潮照片,《中国飞行》一书中只收入了3张航拍照片,而五大洲博物馆的底片中有钱塘潮航拍照片13张,还包括在大缺口斜坡塘拍摄的观潮照片5张。笔者选取其中的一些照片展示如下。
潮水冲刷过海宁鱼鳞石塘。根据照片中涌潮高度接近鱼鳞石塘塘面来看,潮水的高度非常高,可能是几股潮头叠加后的结果。
远处涌潮呈S形,前景可见容克Ju52机头发动机
江心几股涌潮交汇,那时的江面远比现在宽阔
并不整齐的潮头,近处可见泥滩,以及水流冲刷的沟壑。远处的几座山是龛山(航坞山)、岩峰山(青龙山)、河庄山(白虎山)、赭山(红山)等(除龛山外,其他几座山历史上长期位于江北,属于海宁),即历史上的“三亹”所在,由此可知照片拍摄于海宁老盐仓附近一带。
一线潮
除了航拍涌潮,卡斯特还在海塘上观看拍摄钱塘潮。此处的斜破石塘现已不存,位置在今天的大缺口。
【来自公众号:硖川居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