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形成原因(尼亚加拉大瀑布拍摄之我见)

近几日家人发来很多大瀑布的照片,伊瓜苏大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令我想起多年前拍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经历。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布法罗城北的美加边境上。5万年前的冰河后期,巨大的冰层后退消融,地面上升时形成了现在的伊利湖、安大略湖等五大湖。一万多年前伊利湖水外溢流入安大略湖,在石灰岩上冲刷形成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瀑布一半在美国,另一半在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城(即纽约瀑布城和安大略瀑布城)被通往安大略湖的峡谷分割,跨越峡谷的桥被称为International Bridge。

当我乘坐沃尔沃大轿车长途奔袭到水牛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匆匆吃过晚饭,便奔向大瀑布,尚未走近,便听到哗哗的水声,蒙蒙水雾扑面而来。这里不是观赏大瀑布的最佳地点,然而对岸的加拿大,璀璨的灯光掩映在一片水雾之中,耸峙的高楼只露出顶端,这一片夜色,也颇令人心动。

第二天一早,再次探访大瀑布。奔腾汹涌的尼亚加拉河比大瀑布更吸引我,沿河逆流而上,拍摄湍急的河水。尼亚加拉是因冰川融化而形成的,所以它的水色是那种青白、玻璃般的颜色,泛起细腻的白色浪花。喀纳斯河、岷江都是这种水色,只有从高原冰川奔涌下来的河流才会有这样的色泽,清凉而又透彻,仿佛是洗濯心田的水,见到它就会有周身通爽、醍醐灌顶的感觉。

面对这样纯粹唯美的水,到底该怎么拍呢?是使用高速快门令水花滴滴凝聚,还是使用低速将水流拍得如丝绸一般?是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还是用大光圈突出主题而将背景虚化掉?在构图上,面对自然界这奔腾的生命,是采用全景式构图,还是像元人“马一角”和“夏半边”那样只截取一块来做特写?

在一个展览中有这样一段话来谈摄影:“摄影一词源于希腊语,本义为‘光的写作’。尽管摄影依赖于科技,但摄影始终是自然的艺术映像。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诞生,艺术家又获得了一种得心应手再现自然世界的新媒介。摄影作品通常被认为是自然的镜子,即便如此,镜中的形态也经过了艺术家心和眼的选择与再造。摄影师需要精心选择视角,斟酌场景的构图与剪裁,进行繁琐的后期技术处理,以及最为重要的——如何完美地呈现光影的效果。……每幅摄影作品都可以轻松纳入其他篇章中,因为他们都是对各种自然主题的艺术再现,只不过使用了同一种表现媒介。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历多次技术变革,但从其诞生伊始,就受到审美追求的不断驱使。”

很明显,无论是用光来写作,还是用笔来写作,都是受到审美追求的驱使,表述的是对自然与社会的感受与认知。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采用何种手段,只需要熟练地掌控手中的相机,它是用光来写作的“笔”,根据不同的光线与构图,定出不同的曝光参数,将经过心灵处理后的大自然展现出来。

对岸的加拿大隐没于瀑布蒸腾起的水雾之中,岸边野花遍地。拍摄这样的场景有一个know how,就是要在近距离聚焦,也就是说把焦点放在野花上,而不是对岸的加拿大。这样做的效果会营造出一种纵深感,拍树林、拍草原尤其要对近处聚焦,纵深感会很强,这是因为利用了镜头的光学原理,是一条非常简单实用的技巧。从讨巧的角度来说,对岸的加拿大本来就烟雾迷蒙,焦点聚得再实也还是这种朦胧的感觉,需要丝丝入扣的是脚下的野花,这样画面才分得出层次。

拍摄尼亚加拉河首要的一点是要把光线压得暗一些,千万不要过曝,俗称拍“呲”了,高光处成为一块白板就彻底失败了。像这种部分处于阴影中的河流,5.6的光圈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参数,景深恰到好处;1/1300的速度将水流凝固是没有问题的,而我有意识将速度尽量提高,就是为了压低光线,使河水的层次感更丰富。曝光不足在后期是很容易调节的,但是“呲”了,就无法补救了。

倒伏于水中的枯木是影人的挚爱,九寨沟中的那些枯木静静地躺在五彩的水中,是镜头中的一大亮点。尼亚加拉河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这些枯木却在激流中纹丝不动,倒让人钦佩起这些树来了。

大瀑布溅起高高的水雾很容易形成彩虹,这道彩虹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消散,让我在它面前过足了瘾。拍摄彩虹不需要太小的光圈,仍然采用5.6的光圈,速度在1/600左右就基本合适,不会把彩虹拍模糊,而是七色分明。雾中少女号正穿越彩虹前往观看加拿大那边的马蹄形瀑布。

Fall view Bridge是拍摄美国这边大瀑布的最佳机位,应为它相对较高,能够保证平机位拍摄,不会因仰拍而变形,而且45°左右的侧机位,不说是黄金角度也是一个安全角度,在构图上不会犯太大的错误。站在这个机位上,既能拍整体大瀑布,也能方便地选择特写。

不少人在拍水流时喜欢用慢门,把流水拍得如轻纱一般,非常曼妙。面对大瀑布,我也曾经尝试过慢门,但由于灰度镜没有带在身边,即使把光圈压到32速度还是不够慢。仔细琢磨了一下,其实像这样豪迈的大瀑布是不适合慢门的,因为五十多米的落差使倾泻下来的水流在它脚下腾起超高的水雾,其效果是任何慢门也达不到的;这时只有采用小光圈,速度达到1/4000至1/5000,上部凝聚的水花与脚下蒸腾的白雾相得益彰,造成很强的层次感。另外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大瀑布与山间溪流是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一个强悍,一个轻柔,慢门只适合轻柔的小家碧玉,面对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大瀑布,我们还是把它拍得野性一点吧。

百微既是人像王又是拍静物的利器,然而也是拍风景特写的超级高手。有人喜欢用70-200的“大白”“小白”来拍风景特写,而我的“大白”却常常闲置在家,百微却始终带在身边。须知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的品味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不是因为背不动那么多的定焦镜头,我是不会碰变焦镜头的,变焦之于我,是因为体力不支而不得已为之的。

这几幅是用百微拍的大瀑布,可看得出彩虹周围有纷纷飘落的细小水珠,而上面几张用Lumix拍的是做不到的。构图参照的是“马一角”,光圈8,速度1/4000,可见飞溅蹦跳的细小水珠,下面的白雾也层次分明,就像素描中用铅笔擦出来的。百微拍这种马一角的构图是拿手好戏,变焦难以望其项背。从审美的角度,宋元画作中采用特写的构图很多,山脉只取挺拔兀立的岩石,孤舟蓑笠翁独坐于画中的一侧,竹兰也只在角落中探出挺拔的枝叶,大面积的留白,空旷疏朗的流云,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观者。多读画,诗画结合着读,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构图,从大全景中切出最为简练精华的部分;而多读散文,特别是《古文观止》,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从而增加片子的深度。

在岸边抓拍到一个观水的金发少年,金棕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烁着如丝如缕的光泽,红色上衣映衬着水的背景,身边还有一道彩虹。他也是一位读水的少年吗?Reading Water,能带给我们很多很多,感悟生命,感悟力量,感悟生生不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