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建水古城游玩攻略(从空中俯瞰建水古城的诸多史迹,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地处滇南的建水古城,由于宗教、文化的兴盛以及历史上遭受的动乱较少,因此成为了云南现今高等级木构遗存最好的地区。

面积不算太大的古城内拥有大小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不计其数,它们的建造年代从明初延续到民国,可以算作云南明清建筑一把完整的标尺。

同时,建水的古建筑在美学上也很有造诣,不论是气势恢弘的朝阳楼,还是飞檐飘逸的指林寺;不论是横卧湖面的双龙桥,还是设计独特的天缘桥,都是云南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

总而言之,如果要在云南选出一地代表整个云南的古建筑,那么一定是建水。下面就让我们切换一下视角,通过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从空中来领略一下建水古建筑的风采吧!

(下面大致按时间线依次介绍,文中图片均来自鸿慈永祜)

1.建水朝阳楼

朝阳楼即为建水东门迎晖门,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建,为云南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古木构。三层的城楼立于高大城台之上,通高二十余米,出檐深远,气势不凡。

2.指林寺大殿

指林寺大殿位于古城西部,《云南古建筑》等文献认为现存大殿建于元代,文保碑亦如是撰写。

蛮书老师认为,如果以朝阳楼为参考的话,由于指林寺大殿出现了晚于朝阳楼的做法,因此建筑年代不会早于洪武,结合墙壁上永乐年间的壁画,得出大殿更有可能建于永乐年间的结论。

指林寺大殿是堪称完美的一座木构,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特别美丽。从外观上来说,出檐潇洒飘逸,从上空向下俯瞰,屋檐的生出非常顺滑,整体比例极为舒适;屋檐下的斗拱布置合理,“武德充沛”;方三间内部空无一柱,采用的是彻上明造,空间和梁架十分震撼。

大殿本身可以说已经尽善尽美了,但是前后院内新造的白砂石景观破坏了和谐,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3.建水土主庙

土主庙坐落于建水南门附近的关帝庙街,现存前后两进院落,山门、前殿、后殿、厢房、耳房等基本完整。前殿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为古城中建造年代第三早的木构,其余建筑则为清代所建。

4.建水城隍庙

建水城隍庙位于朝阳楼西北侧,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年间的大殿(大殿也有可能是后来重建的,但有来自嘉靖朝的旧木料)。

城隍庙大殿的组合形态较为特别,前部为一卷棚顶,后部为一硬山顶,二者之间由一卷棚顶屋檐相连,外部又有一圈披檐,因此形成了这样类似于工字殿却又不完全是的面貌。

这样的组合体在全国范围内都属罕见,反而在宋画中能见到类似的建筑形象。

5.玉皇阁与崇文塔

建水玉皇阁建筑群由山门、牌坊、前殿、中殿、后殿、崇文塔等建筑组成,其中前殿建于南明永历九年(1655),重檐五开间,平面柱网与指林寺大殿略似。

玉皇阁后部院内的崇文塔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通高二十余米,十三集,塔体收分略显特别。

6.天缘桥

天缘桥位于建水古城东郊的庄子河村、马军村附近,横跨于泸江之上,当地人称其为“仙人桥”。天缘桥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加上引桥全长一百多米,平面俯视如“S”形,中部建有一座下檐四角攒尖,上檐八角攒尖的亭子。

天缘桥的“S”形布局不同于绝大多数古代桥梁“一”字形横跨两岸,是体现古人工程设计智慧的优秀范例。

7.建水文庙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年),历代有过50多次的扩建和重修,占地面积达到了7.6万平米,可能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一座文庙。

这也是国内布局最为特别的文庙之一:拥有一座巨大的泮池,池中还有一座思乐亭,建水文庙的保存情况也惊人完好,除了魁星阁和少数牌坊被毁之外,其余几十座建筑都保存了下来。

文庙中的主体建筑——单檐五开间的先师殿,一说为明弘治八年(1495)重建,《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即采此说。一说为清嘉庆九年(1804)重建,大殿前的介绍牌上采用此说,蛮书老师认为清代嘉庆年间更有可能。

8.乡会桥

乡会桥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5年),中部上覆二层硬山顶廊屋,两端建有文昌阁两座。旁边的个碧石铁路乡会桥车站即得名于距此不远的乡会桥。

9.建水文笔塔

文笔塔坐落于建水古城西南四公里拜佛山顶,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造型奇特,式样别致,在中外塔林中别具一格,远远看去不像是一座古塔,而是像一座后现代的纪念碑建筑。

文笔塔塔体为青石砌成,下部呈四方八棱形、中部方形,顶端呈扁状。塔身不分级,通体无檐,无装饰,只可分为塔基、塔体和塔顶3个部分。

塔基周长与塔高相等,塔基周长31.4米,塔高31.4米。塔身由底向上逐渐收缩,顶部较小,长条状,略似笔头。

10.崇正书院和崇文书院

两座都是建水明清时期的书院建筑。

崇正书院位于建水县第一小学内。明嘉靖二年(1 523)宪副王忠建。六年毁,仅存大魁阁、五贤祠。

万历八年(1580)巡按刘维改作表忠祠。十五年又毁于兵火。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举人萧大成请于知府董弘毅、同知郑功勋,会同郡绅捐款重修。文教聿撰有碑记。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府方桂增建并改名“崇文”。咸丰间战火不断,倾圮过半,教学遂停。

1837年(道光十七年),临安知府郑绍谦为重兴儒学,率郡绅、义工等筹资新建了崇正书院,并提出了“恪守儒先为学之旨,穷理致知,躬行实践,疊聾孜孜,始终不倦”的办学思想。

光绪四年(1878)知府孙逢源同乡绅高永和等倡捐重修讲堂及两厢书舍,恢复教学。三十年废。民国至近现代先后改用做师范、中学和小学。

崇文书院位于古城西门外的建民中学内。

11.诸葛庙

建水诸葛庙位于北正街旁,学政考棚北侧,现存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和白衣楼。诸葛庙系建水“七寺八庙”之一,始建于明朝后期,毁于清顺治四年丁亥兵变。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重建时从原址迁移至今天的位置。

12.双龙桥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位于泸江与塌冲河两江交汇处,故名双龙。清乾隆年间建设了三孔石桥,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在南端续建十四孔,始成今貌。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桥的中部靠北建三层楼阁一座,南北两端又各建一座重檐下四方上八角攒尖桥亭一座,轻盈灵动。

民国时期发大洪水,北桥亭被冲毁后没有重建。

13.清真古寺

建水清真寺位于建水东门外的燃灯寺街,始建于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1313年)。寺内现存古建筑有前殿和礼拜殿。

现存的礼拜殿为光绪年间重建(可能是光绪二十八年,1900年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接近正方形。屋顶属于特殊的“假歇山”,在云南清代建筑中较多见。内部的梁架做法简洁,米哈拉布也是新修之物。

建水清真寺的前殿前殿残破不已,檐下斗栱几乎为水泥墙完全遮住,装修等更是大改,基本看不出初建时面貌。

14.天君庙

天君庙位于临安路北侧,毗邻学政考棚。始建于明代,原为火神庙,传说后因瘟疫猖獗,道家有三位修道的神仙,来此炼丹为人治病,火神庙就变成了天君庙。现存古建筑应为清末民国重建。

15.燃灯寺

位于建水燃灯寺街,系建水名寺之一。现存建筑应为清末民国所建,前后共有两进院落,中殿和后殿的琉璃瓦作很漂亮,但只有从空中俯瞰才能全部看到。

16.建水学政考棚

学政考棚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清康熙二十三年(1694年) 移至今址,清光绪年间(1903年)重建。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

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校士馆,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学政公署。

17.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为清末建水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主体建筑为“纵四横三”布局,朱氏宗祠为三进院落。朱家花园规模庞大,木雕是晚清民国通海匠作的典范,可以称得上滇南民居的桂冠。

18.团山村民居

团山村的民居为清末张氏族人参与个旧锡矿开发,致富后回乡所建宅院。现存15座大型民居、3座寨门以及寺庙、宗祠、祖茔等,其中张家花园最具代表性。

团山村的门扇木雕极为精致,但古村的整体风貌保存不是特别理想。可以乘坐建水或者石屏的观光小火车到访。

19.乡会桥车站

乡会桥车站建于1932年,是个碧石铁路上一座较大的车站。车站平面呈“凹”字形,斑驳的黄色墙体透露出浓重的历史气息。

20.其他•建水溥溥泉(大板井)

建水溥博泉俗称大板井,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井口圆形,直径2.7米,由六块弧形石板中间用六棵石柱琢槽相扣而成。

大板井至今泉水依旧清澈纯净,仍在使用中,并且与当地民众的生活依旧息息相关,制作西门豆腐的水主要就取自这口井。建水古城也就如这口井一样,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与活力,这想必也是去过建水的游客喜欢这座古城的地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