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壮美新广西奋进新时代(先锋头条|壮美广西70年:走活开放新棋局 勠力共圆复兴梦)

青山绿水甲天下、民族团结铸典范,这里的土地美丽奇特;革命烽火不息、初心使命不忘,这里的红色气质一脉相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这里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在党的领导下,将自身发展紧紧融入国家大局,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持续顽强地展开脱贫攻坚战,坚守生态底线推动绿色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八桂儿女正在党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的指引下,朝着“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砥砺前行。

边陲变前沿,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作业中的北海市铁山港(2018年9月28日无人机拍摄)

仲夏时节,中越边境凭祥友谊关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汽车跨越国境,川流不息。凭祥边境小额贸易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口岸第一,去年规模以上口岸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

巍巍群山之间,友谊关雄踞南国边陲。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关楼,宣告广西全境解放,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沿边开放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曾经的烽火边陲,已成为开放发展的试验田和最前沿。

人们从东兴口岸中越友谊大桥出入境(4月12日摄)

有着“沿海沿江又沿边”独特区位优势的广西,受历史多重因素影响,大范围开放发展时间较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百色水利枢纽、南昆铁路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建成,为广西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此后,广西紧紧抓住对外开放和中国东盟合作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为起点,10多年来,广西推动形成了国际合作的“南宁渠道”。到目前为止,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共吸引了79位中外领导人、3100多位部长级嘉宾出席,74.6万中外客商参展参会。

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依托,北海、钦州、防城三港合一,北部湾经济区六城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不断拓展对外空间。风生水起的北部湾海面逐步形成千帆竞发的态势。

2006年至2018年间,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4倍,年均增速14.1%;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超2.4亿吨,增长了近4倍,集装箱吞吐量超290万标箱,增长了近13倍。

这是作业中的广西钦州港(4月11日摄)

2015年,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

以广西北部湾为关键节点,往北通过铁路经贵州、重庆、甘肃等纵贯中国西部,衔接中欧班列,往南连接东盟乃至全球各大港口——2017年9月以来,这样一条贯通“一带一路”的最便捷通道吸引了中国东盟乃至全球的目光。

“作为枢纽和门户,我们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谭秀洪说,广西与各方一道夯实合作机制、开展提效降费优服行动等举措,中新互联互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朋友圈”迅速扩大,辐射效应逐步释放。截至目前,“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累计开行1000多班次。

中欧班列从钦州首发德国杜伊斯堡(6月30日摄)

站在新的起点上,广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正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薪火相传走好脱贫攻坚“长征路”

新建和维修渡槽、继续发展砂糖桔等产业、硬化进村主干道……7月初接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杨杰兴忙着筹划“最后的冲刺”:“今年一定要按计划实现脱贫目标,完成文秀书记未竟的事业。”

今年6月,百色山区暴雨引发的山洪夺去了一位驻村第一书记30岁的生命。她叫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带领百坭村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从90年前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革命烽火,到数万红军将士血战湘江;从“老支书”莫文珍、“石山愚公”吴天来,到“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蓝标河、“时代楷模”黄文秀……为了初心和使命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一直在这片红土地上传承。

对于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贫困人口位居全国前列的广西而言,脱贫攻坚无疑是一场新时代的长征。

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白裤瑶族群众摆长桌宴庆祝乔迁新居(2018年2月6日无人机拍摄)

靠种芒果和林下养鸡,田阳县百育镇四那村垌忙屯村民潘克坤实现了致富,2013年申请入党。加入党组织后,他主动带领屯里20多户村民养“芒香”鸡,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此脱贫。

党建引领、精神先导。通过实施一系列党建工程,广西各地村级党组织进一步强化,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攻坚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有精气神,更有硬办法。十八大以来,广西持续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粤桂扶贫协作等“硬仗”,2013—2018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2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下降到3.7%。

无人机拍摄的钦州市七十二泾海域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7月20日摄)

——将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集中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投入,推进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18年底,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县(市、区)“5+2”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13万户,覆盖率80%以上。

——为贫困群众建设幸福新家园。“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一户一档”,确保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在“直过民族”白裤瑶生活的南丹县,当地建成了3个集中安置点、2400多座独具民族风情的楼房。白裤瑶群众不仅彻底告别深山茅草屋,更让生活聚集地变成民俗景区,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活。

——以非常举措应对“硬中之硬”。针对20个深度贫困县、30个深度贫困乡镇、1490个深度贫困村,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等,给予更为特殊、更大力度的扶持,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

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今年广西又发起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

对于脱贫攻坚,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生前立下铮铮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八桂大地上,广大干部群众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而不懈奋斗。

擦亮“金不换”的生态招牌

游客在北京世园会广西园前体验竹竿舞

7月18日—20日,北京世园会迎来“广西日”。依山傍水的“桂山绣楼”、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广西园充满梦幻诗意的壮乡田园风光让人沉醉。

“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是桂林”——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但这绝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恩赐。

“山秃了、水少了,下暴雨时还有山洪……”今年61岁的李荣光对破坏生态的代价感受深刻。他所在的马山县弄拉屯曾经石漠化严重,到处是裸露的石头。痛定思痛之后,人们数十年坚持封山育林、科学治理,将弄拉变成了生态绿洲。

作为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广西实施了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100多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16年底,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29万公顷,比2011年净减少38.72万公顷,净减面积超过1/5,治理成效居全国前列。

两岸排污、季节性枯水、砂石盗采等,美丽的漓江曾遭遇诸多考验。从工业撤出漓江流域到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从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到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一系列重大举措让漓江生态基础得到有力夯实。环保数据显示,目前漓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和Ⅲ类标准之间。

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漓江风光(2018年11月4日无人机拍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围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乡建设等深入实施生态经济重点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比翼齐飞。在耕耘了千百年的龙脊梯田上,庄稼人一面耕作一面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生态与文化的交融实现脱贫致富;曾经的“酸雨之都”柳州变身紫荆花城,新能源汽车成为街头“萌宠”,“政企三级联动”让“绿色制造”与“绿色出行”实现良性互动……

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必须有制度作为长效保障。近年来,广西出台《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等政策文件,用8年时间持续实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成为全国首批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省区,建立了多部门联合参与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制度和分类考核意见。

如今,广西森林面积达2.2亿亩,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达62%,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北部湾海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纪录和向好趋势……祖国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日益突出,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图文来源:新华网

图文排版: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组工资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八桂先锋订阅号

权威组工资讯

特色党建活动

动动大拇指,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