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里中心22层(嘉里中心楼顶无人机起飞!一个月后,无人机拍摄的美景将在武林路电子屏上播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潘春炜 柳景春
嘉里中心楼顶,一架无人机起飞。
西湖一览无余,周边交通一网打尽。
结束飞行,无人机回到楼顶,自动充电。
全程没有见到工作人员,全部在后台操作。
这是杭州市主城区范围内第一个部署无人机停机坪加远程大屏起飞巡航模式,取名拱墅区空中智慧鹰眼。
整个拱墅区部署了6套停机坪,可以自动起飞巡航,分别在武林路步行街、武林广场、亚运场馆、运河等区域进行空中监管。
据了解,这不仅是加强了城市的智慧管理,也是旅游文创的一种新模式。预计11月,这些无人机拍摄的美景将在武林路上的电子屏上进行播放,来一场“云游西湖”。
今年以来,拱墅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力推动“1612”与“141”体系贯通,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资源,针对基层智治中感知能力弱、基础数据乱、指挥层级多、处置力量散等问题,围绕“一网一域一中心”的架构,集约统筹,赋能跃升,迭代打造以“三库三中心”为基础的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构建出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中心城区基层治理新模式,赋能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便捷化。
集成15类7.1万个感知设备,汇聚12.6亿条公共数据,对全区8大类17万个管理对象进行数字孪生的精准画像。
“我们以‘一体两翼’结构构建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一体为‘采录感知中台’,两翼分别为‘半人工采集数据’跟‘自动沉淀数据’,全面完善的归集全区物联感知设备及前端感知数据,为城市感知提供一体支撑。”拱墅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张毅恒说。
以“渣土统管”为例,原本由住建管工地,城管管准运证审批、车辆抛洒滴漏等,交警管渣土车辆通行证有没有按规定行驶等,各部门大多是各自为战,数据互不相通。通过感知网的赋能应用,现在渣土统管场景中就能看到全区渣土管理的情况,一张抓拍到的渣土车画面,就可以看到是否三证齐全、是否违规行驶,并立刻还原出行车轨迹,找出来源工地。平台自动派单,综合执法处置,同时生成企业、车辆、工地红黑榜,构建信用画像。应用上线以来,渣土车违法率下降43.7%。
又如“道路监测”子场景,与500余台出租车合作,利用驾驶员智能手机采集车辆行驶中的振动波,对路面状况进行监测。目前已能智能识别道路坑洞、沉陷、裂缝等13类道路问题,由此形成道路健康“三色图”。发现问题后,出租车前端视频采集感知器可以对现场进行照片采集,自动派发给养护部门处置。同时,配合道路监控,对路面开挖行为智能识别分析,与交警、城管、住建后台审批数据实时比对,如有未经审批作业的情况将实时推送电力、燃气、水务、移动、电信、联通等行业主管单位预警,同步推送辖区综合执法队伍进行处置,实现了道路多跨共治的数字化管理。经测算,通过这个场景,区政府对市政道路的监管成本从每公里0.57元降到每公里0.14元,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拱墅区每年节约经费425万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