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室设置标准在农村5到8个行政村(随警记丨“云端”警务室的日常:海拔1132米,每天最少80分钟山路)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海拔1132米,2300多个台阶,近3公里上山路要走40多分钟。在崂山巨峰上,有着国内海岸线上最高的“警务室”——崂山巨峰警务室作为在这里执勤的民警,每天上下班来回最少要走80分钟山路。在这里巡山的民警,平均一个半月就要磨坏一双鞋,不得不修补鞋跟。上山寻人,经常一走就是四五个小时,夏季还经常遇见毒蛇以及獾等野生动物。这些在“山顶云端”工作的民警日常都忙碌哪些,巡山的过程中又有哪些辛苦。近日,记者就跟随崂山公安分局风景区治安派出所巨峰警务室的民警,一起登山巡逻,探访体验他们巡山守护游客的日常。
“云端”里的警务室:单程2300多个台阶 爬山最少40分钟你见过上班做缆车的民警吗?从今年的五一假期开始,不少前往崂山巨峰游客的游客发现,山顶上多了一道新的“警色”。一个崭新的警务室建了起来,山上不停地有民警巡逻守护。
这个位于崂山之巅的巨峰警务室,是目前国内海拔最高的警务室。每一天,最少都有两名民辅警上山巡逻,帮游客排忧解难。
“我们的办公地点有点高,游客们登山的终点,是我们工作的起点”。5月16日,记者跟随民警,一起踏上了巡山之路。在蜿蜒崎岖的爬山路上行驶了20多分钟以后,才抵达了位于半山腰的巨峰索道口。如果不坐索道,最少还要加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虽然窗外的风景很美丽,他们却一直都在讨论这两天的警情上。警务室刚刚成立,他们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去完善。十多分钟以后,记者跟随民警终于抵达了索道的出口。虽然是工作日,来爬山的游客并不少,而且很多老年人。
“到山顶还有多远,从山的另一侧能不能下山,”看到了民警来了以后,立马有游客过来询问。民警王志伟说,上山下山都是这一条路,最晚的索道是下午4点30分,错过了就要走路下山。如果体力不充沛的话,最好还是乘坐索道。
在上山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不少爬山的游客都是老人。“前面有一个90多岁的老大爷,感觉爬起来有点吃力,”王志伟说,爬山是一个体力活,他们巡逻的过程中,遇到老人也会耐心提醒,一定要量力而行。看到有老人体力不支,他们也会提醒好好休息。
“从索道口到山顶,粗略的估算大概3公里,台阶的话得有2300多个,”民警王志伟说,有些路段非常陡峭,但这都是他们日常的上班路线。如果沿途解答游客疑问少的情况下,上山大概需要40分钟。
越过巨峰的顶端以后下面十几米有一个宽阔的平台,就是他们正在建设的警务室。王志伟说,他们山上经常会出现平流雾,从山上向下看,感觉在云端之上。他们的警务室,也被游客称为端警务室。
“5A”级的警务:景区全程广播 帮走散父子团聚登山的过程中,有两名外地游客跟民警说,她们一行四人来爬山。这会正好准备下山了,两个同伴不见了。民警上山如果遇到的话,请告知他们就在附近等候。
民警王志伟说,登上的路途比较长,跟孩子走散、老人找不到家属的情况经常发生。山顶上有些地方信号不好,让家人就很着急。而有了警务室以后,就大大方便了游客。
5月14日下午2时许,民警正在山上巡逻,看到一名家长很着急。上前询问得知,他跟14岁的儿子一起爬山,光顾着拍照就走散了。而且,从山上下来以后,自己也没有太多体力了,一时之间没有太多的头绪。
了解到情况以后,辅警王本杰、王成章立即跟巨峰管理处取得联系,同时在广播里发布信息寻找孩子。一时间,寻找孩子的广播在山上迅速传开。安慰好父亲以后,两名辅警又要来了孩子的照片,发给山上的各个执勤点,全线执勤人员一起开始寻找。过了十分钟以后,孩子听到了广播主动与警务室取得联系。两名辅警找到孩子以后,安全将他护送到父亲身旁。焦虑的父亲终于将悬着的一颗心放下。
第一时间的救援:山顶警务室 救援时间最少省一半崂山公安分局风景区治安派出所所长纪中烨说,这也是他们当初要建这个警务室的目的和初衷。近年来,景区游客接待量年均达80余万人次,高峰期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6万人次。在山上,最常遇到的就是这些求助类警情。尤其是野生驴友被困山顶的情况时有发生。
纪中烨说,比如今年2月份,当晚6时许他们就接到了这样一起警情。三名大学生从潍坊来崂山景区游玩。当天下午三个人到达顶峰以后,19岁的小张用无人机拍摄,无人机不小心坠入森林里。小张下山寻找的过程中,两名同学在原地等待。一直到了下午6时许,天色已经黑了还没看到同学回来,多次拨打电话也无法接通。
无奈之下,两名同学只好选择报警。接到求助信息后,风景区治安派出所民警立刻将情况通报给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和景区工作人员,20多人组成搜救队伍,分两组上山搜救。
一直到晚上11时许,搜救人员才在一处陡峭是山峰上找到了小张。因为听见野兽的叫声害怕,他爬到了一棵树上被冻得瑟瑟发抖。民警将小张救下以后,发现他的腿部和腰部都被磕伤。民警一路搀扶着小张,凌晨1时许终于赶到了山下。
纪中烨说,入夜以后山上很冷,如果被困山上非常危险。如果没有警务室,他们赶到山上也需要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是夜晚巡山,有可能三四个小时才能找到被困人员。现在有了警务室以后,民警会在山上执勤。一旦发现有人被困,他们会立即与山下的民警以及救援队联系,快速的赶往现场。至少能节约一半的时间,给各类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看不见的日常:巡山日行超2万步 一个半月磨坏一双鞋“对于我们民警而言,确实提高了救援效率,但山顶巡逻也是个体力活,”民警王志伟说,他们经常开玩笑说,巡山的民警都是硬汉,不仅开车技术过硬、体格硬,心里素质也要过硬。
今年38岁的辅警王森,已经往返崂山巨峰工作了十年。王森说,从派出所到索道口,这条盘山路他已经不知道走了几百遍。路上的每一处拐弯、每一处坡道,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一般人30分钟的车程,他20分钟就到赶到。
“巡山最累的就是费膝盖还有鞋子,”王森说,虽然他就是在附近的村里长大,刚开始上山的时候,也有些吃不消。平时来游玩的时候,可能一周来一次或者一个月来一次。从事这项工作以后,巡山就成了他们的日常。
而且,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不固定。如果晚上遇到其他警情,他们都需要护送最后一名游客下山才可以。因此,下班赶不上末班的索道是常有的事。徒步下山,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能抵达停车的索道口。
“经常下山第二天,整条腿都打哆嗦,”王森说,他们的皮鞋磨损也很快。平均下来,一个半月就需要补一次鞋跟。
警务不打烊:平均一年救助700余人次 曾抬着老人走了四个多小时下山“游客没下山,警务不打烊。” 这是风景区治安派出所的工作理念之一。 崂山公安分局风景区治安派出所所长纪中烨说,他们的警务室都是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准备出发救援。
有一些爬野山的驴友,经常容易晚上被困,在山林里迷失了方向。一些有爬山的经验的还好,他们能大概描述一下被困的方位。有一些游客,只能非常模糊的说自己走了哪些路,现在周边的环境是怎样的,然后手机就因为耗尽电量关机了。
王森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几年一次晚上的搜救。当时,一名老人在爬山的过程中,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坐在石头上休息的时候,又不小心摔到了一个两米多深的山沟了。当时报警求助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山上的索道,下午4点30分就已经关闭了。于是,他们只能步行上山。
由于没有索道,从景区的入口上山最少要怕一个半小时左右。等到他们赶到半山腰的时候,尽管已经气喘吁吁,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搜寻老人。等找到老人的时候,她已经冻得瑟瑟发抖。
由于受伤需要紧急处理,王森便和同事们一起将老人抬上担架。近3公里的山路,他们走了三个多小时才下山。“山上寻人对他们来说也充满了风险,”王森说,到了夏天以后尤其危险,山上随时可能碰见毒蛇。一旦别咬伤,也会非常危险。在林中搜索,还会有蚊虫叮咬。但是,游客的安全一刻也不能停。入夜以后,山顶的温度会很低,如果游客无法及时下山,很可能遭遇意外。
记者了解到,在风景区派出辖区有众多网红打卡景点,比如流清河、太清宫、东麦窑、西麦窑等等。游客多的地方,都设有专门的警务室。
崂山公安分局风景区治安派出所所长纪中烨说,去年以来,他们不断完善景区全域旅游警务服务机制,救援危难游客23人、救助群众700余人次,找回手机33部、财物7万余元,收到感谢信、锦旗16份,以实际行动全面支撑平安景区建设。
记者体验:“5A”级警务的背后 十足汗水的付出作为5A风景区的派出所,民辅警们也是以5A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在这背后,却是民警十足的付出。5月16日上午,记者跟随民警上山的途中,这一感受尤为深切。
乘坐索道抵达半山腰以后,离山顶还有很长的距离。跟普通登山游客不同,民警们的脚步很匆忙,几乎是一刻也不停。登山的途中,一边解答游客的疑问,一边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有些山路非常陡峭,常年登山的民警健步如飞,记者拼尽全力才勉强跟上。一直走了40多分钟以后,终于到达了山顶。新建的警务室就是越过山顶后的一处宽阔的平台上。这里是他们的警务室,也是给游客提供服务的驿站。
稍微休息以后,民警们又开始下山巡逻。上山容易,下山更难,两条腿都能感受到明显的颤抖。虽然山顶很清凉,民警和记者都已累得面红耳赤。
游客的需要在那里,民警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与山脚下的办公相比,在山上执勤的民警,每天最少就要走80多分钟的山路。而这还不包括他们巡逻以及遇到突发情况进行救助,山上搜寻四五个小时是常有的事。爬山的过程中,不少游客看到巡山的民警,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看到民警在这,就有了安全感”。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民警默默的付出以及日夜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