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的拼音和组词(唤醒8715 km²上的沉睡数据,为这座小城的「城市超脑」打call!)
编辑:Q
【新智元导读】未来的城市将不再是冷峻的高楼大厦,而是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通过「城市超脑」的不断自我进化,最终能够实时推演预测未来,走向未卜先知。
说到「未来城市」和「智慧城市」,在你的想象中是什么样子?
我想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都和上图类似,在这里我们默认了一个假设的前提:这是未来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吸引了足够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在未来更深入的人工智能时代,这或许是可以实现的未来。
不过,大城市的数量毕竟是少数,中小城市才默默占据了大多数。那未来的中小城市会是怎么样的图景,AI又将如何为它们赋能?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省级地方标准,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所有市和80%的县达到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地方标准三星级以上,到2025年各市普遍达到四星级以上,各县普遍达到三星级以上,60%的县达到四星级以上。
而在山东省境内,就有着一座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的城市——聊城。聊城市顺应时势,在8715 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不断探索中小城市智慧化发展方向, 在今天举行的「2021新型智慧城市峰会暨聊城城市超脑发布会」上,就交出了一份它自己的答卷。
小城市也可以有AI
每个城市中都少不了美味的路边摊和门市前摆放的广告牌,这是儿时的记忆,但也在无意中占用了行人通道,甚至是盲人和消防通道,造成道路的拥堵,而小商贩、小店主的「捉迷藏」也让执法人员感到无计可施。
而聊城市与科大讯飞合作的「城市超脑」通过感知全市4万多路摄像头资源,运用顶尖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可以实时智能抓拍提取证据,并实时推送给执法部门。
在人工复核确认后,系统会发送短信给店主,提示其行为已经被捕获,并且留存证据,如果提示3次后仍未整改,将有城管执法人员上门处罚。
这种从人工发现到智能感知的跨越,大幅提升了案件的发现量和执法人员的办案效率。同时,通过短信提示的柔性执法,整个流程做到双方不见面,缓和了小店主和城管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会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治理的温度。
想要建设这种智慧城市,最关键的就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技术支持。
聊城市政府超前布局,率先出台了《聊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了「一云、一网、一中心」的概念:
构建全市「一张网」、统筹全市「一片云」、汇聚数据「一中心」。
同时聊城市政府携手科大讯飞在山东省内第一个建成投用了「城市超脑」,力争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科大讯飞「城市超脑」在全国规模化运用的又一个生动案例。科大讯飞还为「城市超脑」创造性的设计了「12345+N」的架构:
目前,聊城城市超脑的「12345+N」框架已基本实现,落地建成聊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以物理中心承载虚拟中心,以数据资源调配城市公共资源,建立起「能感知、能思考、有决策、有温度」的智能化城市发展支撑体系。
众所周知,智能化靠的就是人工智能,而AI离不开的,就是数据、算力和算法。
数据是AI模型的「粮食」,数据聚合更是感知的基础,聊城的「城市超脑」通过建设地理信息中台,完成了全市200平方公里的基础建模,可以为智慧城市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同时可以实现公共数据对外开放,形成统一的通用服务接口,探索数据资产交易。
算力是AI的支撑,「城市超脑」扩容了云计算中心,云计算内存达到80Tb,存储达到10PB,充分满足了各平台系统数据处理算力、存储大需求,为平台系统及场景应用提供了统一的云资源。拥有充足的存储容量,是让城市能够思考的前提。
算法可以来支持AI决策,通过部署融合通信系统,集成语音通话、集群对讲、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及单兵DV采集接入等多项功能,提供统一的一体化多媒体指挥调度能力。
在城市管理领域,利用通用算法模型已上线店外经营治理、违规户外广告治理、无证游商小贩、暴露垃圾治理、沿街晾挂治理、机动车乱停放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乱堆物堆料治理共8个智慧场景,发现了6万余件城市治理事件,预计整体处置时长缩减73%,将事件发现、上报、分派、处置、核查、归档的总时长从原先的3-4天降低到不足1天。
服务民生才是「城市超脑」的根本目标,通过汇聚城市各类民生服务数据,为市民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服务,聊城市还打造了城市级智慧民生服务平台——「我的聊城」APP,上线近200类民生服务应用。截止目前,「我的聊城」APP实名注册人数近60万,日注册量最高达13万人次。
想象一下,过去发生火情的时候,唯一的方式就是电话拨打119,而现在市民可以通过「我的聊城」APP进行视频报警,消防人员可以通过市民的视频电话实时看到现场情况。同时在应急指挥中心大厅,通过调取周边的摄像头和无人机拍摄的视频资源,查看火灾现场及周边环境的情况,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撑。
城市超脑能「一键复制」,也能因地制宜
除了聊城,科大讯飞还在更多的城市进行了多种探索。
数字社会
铜陵「城市超脑」由科大讯飞助力铜陵市打造,并于2020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依托科大讯飞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经过2年的建设探索,铜陵「城市超脑」在数据归集、业务协同、体制创新、产业培育及行业智慧化发展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效。
「城市超脑」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汇聚城市现实和历史、时间和空间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学习行业知识,发掘数据关联关系,对城市进行系统性理解、即时分析和模拟仿真,促进城市的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管理精细有序、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系统。
自去年11月5日试运行以来,铜陵「城市超脑」汇聚了铜陵57家单位(1140类城市大数据)的33亿多数据,实现21+6个智慧场景感知,涵盖了城市管理、社区治理、重点安全、民生服务、生态环保、宏观决策、疫情防控7大类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在由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研究组(WWNS-R)推出的《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研究报告》中,科大讯飞承建的铜陵城市大脑,成为全球仅有的6个入选的典型建设案例。
此外,合肥作为科大讯飞总部所在地,也已经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沉睡」资源:打造讯飞「城市超脑」,智慧城市新格局建设进一步提升居民获得感、安全感;持续聚焦数字政府,建立了新一代的政务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平台。
基于「城市超脑」,合肥市构建起24小时全方位监测的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系统,开展了51座桥梁、820公里燃气管网、715公里供水管网、574公里排水管网、201公里热力管网、14公里中水管网和58.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监控。
同时,基于「城市超脑」建设合肥市全民健康医疗数据库,截至去年12月,全市共完成电子健康卡申领146.4万张,累计使用人次880.8万次,建立了819.6万人的合肥市全员人口数据库,采集电子病历数据1536.5万人次,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总数704.1万。市民通过电子健康卡可以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就诊、缴费。
目前,整个安徽省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已汇聚整合服务场所2.2万个,自助服务终端4948台,上线服务事项151万个。推动实现高频事项「一站办、一窗办、一次办」。凭借「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大幅提升用户办事体验。自上线该服务以来,累计办件20.8万件,企业群众满意度达99%。
交通超脑
「交通超脑」是基于科大讯飞核心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所搭建的智能语音指挥调度平台,能够提供更友好、更便捷的人机交互手段,方便交警收集车流量数据、处理交通事故等,便于交警执勤、提升指挥调度和执勤工作效率,切实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疫情期间,借助大数据平台,合肥交警支队在48小时内「抽丝剥茧」,从10万辆车里锁定7000余辆目标车,随即提交给相关部门做进一步筛查,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合肥市交通大数据全量接入超脑监测平台,实现了全市所有路口、路段流量的精准感知,实现了实时拥堵预警、常发堵点挖掘。目前已实现超过1300个路口、649条道路、50个网格区域监测覆盖,日均接入交警及天网数据超过2500万条,互联网路况数据1.5亿条,运输管理、公交等数据1500万条,通过堵点挖掘、堵因分析、拥堵治理、效果评估、持续优化的模式形成交通拥堵治理闭环。目前,合肥市已累计完成70个重点片区治理,其中44个片区畅通率得到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2019年合肥城市超脑·交通进展报告》
在高德《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全国主要城市高峰拥堵排名里,合肥曾高居第10位,而在高德发布的2020年度的报告中,合肥市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拥堵排名下降至18名,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增高0.69%,在同规模城市中交通运营状况较好。
除了上面这些实际应用,科大讯飞还推出了「智医助理」等项目。目前「智医助理」已在安徽全省105个县区所有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医院常态化使用, 已经能辅助诊断基层900余种疾病,辅诊准确率达97%,电子病历规范书写率从不足5%提升到80%,并进一步推广到全国12个省市200多个区县,服务近5万名基层医生,累计提供辅助诊断超1.2亿次。
科大讯飞用自己的科技实力赋能「城市超脑」,真正关心多维度的民生需求和社会治理需求,致力于用人工智能真正的解决社会问题。
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甚至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城市超脑」的进程现在才只是开始,未来或许会像人类的进化过程一样,在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过程中,逐渐进化出真正主动思考和复杂决策的能力。
而「城市超脑」的这种能力,更是人类智慧的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