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堵船解决办法(我直播了苏伊士运河堵船!告诉你为啥不能用无人机来拍)
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搁浅了6天的长赐号超大型货轮终于上浮开到运河中间的大苦湖,不再堵塞航道。3月29号全天用手机紧张直播完这艘超级货轮脱离搁浅状态,30号早上我也终于在紧邻苏伊士运河南端的红海酒店踏踏实实吃了个早饭,欣赏着餐厅的运河景色,看着各种货轮油轮在漫天飞舞的海鸟护航中慢悠悠通过运河,感叹那句谚语“没新闻就是好消息”。
从红海酒店餐厅可以看到苏伊士运河疏通后大型货轮排队从红海海湾进入运河
全球关注却难以拍摄
之前两天每天都没机会吃早饭,因为必须早上6点出发,趁着村民和军警还没开始工作,从苏伊士市区赶到长赐号巨轮搁浅航道边的村子寻找直播点。自从巨轮搁浅在这个村子旁边,这里就变成了军管区,不许拍摄。
考虑到苏伊士运河作为欧亚之间最短航路,长赐号搁浅堵塞航道影响10%的全球贸易,尤其是海湾的石油无法运抵欧洲,油价都跟着上涨。据专业航运机构估算,每天全球损失在近百亿美元,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每天也损失上千万美元过路费,对于正在从新冠冲击中复苏的国际航运又是一个打击,货柜费用继续上涨。美国华尔街日报甚至声称这是埃及总统塞西执政7年以来最大的败笔。网络上流传着22万吨巨轮长赐号船头下面一辆小挖掘机杯水车薪地在挖土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船东和埃及政府、运河管理局背负的全球压力。
埃及政府和船东如网图“压力”山大
按照中国的操作方式,政府会全力出动各方力量进行救援,组织媒体对救援情况进行报道。但是埃及政府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经验看来不是很丰富,面对全球关注,并不允许记者对货轮搁浅现场的救援工作进行拍摄。在货轮搁浅第四天下午才由运河管理局第一次组织新闻发布会。会上记者们问为什么不能去现场拍,管理局表示可以啊,会后匆忙临时决定组织到场的记者在晚上乘船去看搁浅的货轮。
所以直播时问为啥不用无人机和直升机直播的网友们现在大概能了解一些现场的状况。埃及目前是军政府执政,无人机拍摄都只有一家军队公司运营。即使平时游客想去苏伊士运河参观,也要地接旅行社提前跟军方办很多许可手续,一早到一家军队俱乐部观看。
拍摄难度超出预计
除了拍摄阻力,这是我第一次应国内网络媒体要求用手机直播巨轮脱困,现场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货轮什么时候能脱困开动、怎么能拍巨轮移动的画面都是未知数。
在我出发之前,按照要求手机装上移动直播台软件,试过手机网络信号通畅足以支持直播后,后方就告诉我有其他中国网络媒体的拍客被军警扣下,一定注意安全。
到现场后得知,多家媒体记者都不同程度在拍摄巨轮时遭到盘问和被扣,军方不给任何人拍摄许可证,即使拍到近距离照片的本地记者也是趁着周五礼拜没人的空挡,几分钟拍完走人,听说我要去直播,还至少1小时起,都摇头,认为这个很难,还告诉我一定注意安全,即使去也要多换地点。
本来表示愿意和我一同去的专业摄像不想与军警冲突,听说无法申请拍摄许可就决定不去。
情况了解到这里,我心里也有点打鼓,这任务能完成么?但困难越大就越激发了想去试试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解决问题的心理。
考虑到可能要远距离拍摄避免被扣,想到华为P40 pro手机有50倍变焦功能可能可以派上用场,就火速联系华为埃及公司借了一台用来直播。
寻找直播点难度大
货船搁浅第四天下午我径直先到船搁浅的村子找直播点,在大路上就能看到大船出现在眼前,车就拐到村间小路,径直向大船开过去,半路就被便衣军警挥手示意不能往里面开了,于是折返回大路。
往回开看到有村里一栋废弃的民居有三层楼能看到船,想着这里比较不容易被其他人发现,于是下车想走进去,刚靠近就被楼旁边户主家冲出的一条狗发现汪汪叫不停,引来了一些村民驻足,于是只能暂时作罢,先回到市区酒店等待早上或者晚上人少的时候再尝试。
曾经想能不能住在村里,或者戴个头巾穿个大袍扮作本地人,但是到现场一看,村民也害怕军警,并不愿意记者在他们家里拍摄。
好在当天运河管理局组织记者们晚上乘船去看看现场,在船上近距离拍了几条视频,还算有点收获。
夜晚乘坐拖船看到搁浅的“长赐”号货轮及附近多艘等待满月涨潮的拖船
货船搁浅第五天一早,太阳刚出来就在大街拦了一辆本地车,指挥司机默罕默德往村附近我在地图上看到航道边的一个卖鸡肉的市场开。到了地方发现航道边有高墙和瞭望哨塔,看不到船。于是跟司机说我要等朋友,在这里放我下来就行,打算自己在村里溜达。但司机担心我一个外国女孩在这乡村的安全,偏偏要等我朋友来了才走。
于是只能跟他说,我和朋友想去看船。车开到村里能看到船的地方,好在早上八点多时间尚早,没有碰到之前的便衣军警,估计是还没上班。看到一户人家有几层楼能看到船全景又距离军方瞭望塔稍远,我就让司机帮我跟说人家说,我要去他家里上洗手间。埃及村民其实蛮朴实乐于助人的,听那些多年前曾经在埃及农村卖货的中国商人说,你还没开始卖村民就拉你进家吃饭喝茶。这家户主老头也说可以啊,但是特地嘱咐我,只能上洗手间哦,然后跟我司机聊天说昨天有记者来他家要拍船,拍的时候被军警制止了,所以现在特别警觉。
无奈只好先到附近的司机姨妈家喝了杯茶,他姨妈也说昨天有外国记者来拍过,附近村民都知道。于是我再次跟司机说,我朋友让我去村里船边等他们,你要是害怕就停车在入口附近,我自己走过去看看。
到村口我自己往船的方向走,刚走两步就碰到个卡车,里面有个会说点英文的村民模样的人问我来这里干啥。我说我来看船。他又问我哪里人,我说中国,他突然很开心说中国和埃及关系好,他喜欢中国,他的摩托车都是中国产,说完就不知道在给谁打电话,我就加快脚步继续往前走到一处田边,靠在一棵树边上开始拍视频。
从附近村庄可以看到搁浅的“长赐”号巨型货轮的船尾
过了一分钟卡车就开到我身后,会说点英文的村民开始跟我聊天,说放心他不会告诉警察我在拍,他是附近一艘民用船的船长,晚上也来帮忙拖船工作,说着拿出一个船的驾驶证。他问我为啥要看船,我说大家都想知道这个船什么时候能走, 朋友有货物在船上。他拍着胸脯说,晚上拖船会利用涨潮再努把力,明天早上6点就能走。我看着他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说话不靠谱的人在埃及还是很多的。他还带我跟瞭望塔上的军警打招呼,还给我的护照拍了照片,说看看能不能带我上他工作的船,让我第二天早上过来找他。
紧张追船堪比现场版速度与激情
当天晚些时候意大利和荷兰更大功率的拖船就加入埃及拖船的行列,第二天一早果然就看到消息说船身已经脱困了,心说看来昨天碰到的老船长还有点靠谱,又一大早赶到村子,先去废旧民居的阳台直播了20多分钟,被户主发现不能继续直播后,就转移到前一天跟老船长聊天的地点附近继续直播了半个小时,老船长也过来跟我汇合,请我喝茶,边喝边聊。
直播截图
但是等到中午回到村子,之前直播地点附近的村民就说旁边楼有人举报了,有军警过来盘问他们,不能让我们再直播了。老船长又带着我去了村里和附近村他几个朋友家,虽然朋友让我上去看了看,都担心让拍摄时间长会被军警抓,于是只能离开村子,回到市区,经酒店指点,找到一座可以远远眺望到货轮的桥边。想着也许要等到晚上继续利用涨潮船才能继续开走,就到桥附近的餐馆吃午饭。
老船长赛义德请喝茶吃早饭并解释搁浅的货轮将如何利用涨潮浮力脱困
谁知刚坐下没一会儿,老船长就打视频电话给我,说船已开啦!我赶紧走回到桥边,只能隐约看到船屁股了,船并不像之前其他记者预计的那样退回红海海湾,而是向北往地中海方向大苦湖开去。
从红海海湾附近的桥上用华为P40 pro拉伸50倍焦距可见搁浅的“长赐”号巨型货轮
后方决定即使在找船的过程中也要直播,于是就有了在车里直播埃及农村街景的一幕。司机接上老船长,让他指路,果真在苏伊士往北通往伊斯梅利亚的公路上看到了缓缓行驶的长赐号。由于距离较远,用P40 pro的50倍焦距拉近,就比较明显看到移动的货轮,直播了大约20到30分钟后货轮才从视野里消失。由于前景也是军队驻地,司机担心拍得太久被军队发现扣下,于是在货轮从视线里消失后就结束了紧张追船的直播。
大风导致失控还是船长操作失误?
和我住同一家酒店的日本记者在船开后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还在和埃及同事讨论这艘巨型货轮到底是为什么会搁浅,搁浅的这6天赔偿怎么算,因为搁浅原因的认定将决定赔偿的责任。
长赐号全长400米,苏伊士运河南端的旧航道宽300米,有报道说货轮因大风导致失控,从卫星图上看是从笔直向北行驶到向侧倾斜行驶,刚好把航道卡住了。货轮3月23号搁浅那天是周二,据说当时每小时40(节)海里的侧风,体感大约是9级大风。
有报道说,大风那天地中海沿岸的亚历山大市的一栋屋顶被大风掀开,撞倒了附近的路灯,街道上也有大树被吹倒横在路上。
有朋友当时正好在埃及南部沙漠里开车行驶,他感觉风力比9级还大,风沙把车的某个管道给堵住了开不动,关上车窗车里闷热难耐,打开车窗沙子呼呼往车里灌,沙漠里又没有信号,当时感觉命都快搭进去了,直到当地司机机智地用矿泉水把堵在管道里的沙子给冲开。
那几天埃及首都开罗气温已经上升到30度,天色黄黄的,时不时大风阵阵。之前还在笑话北京今年春天的沙尘天气,80%到90%国土都是沙漠的埃及紧接着也不示弱。
但是我在本地认识的另一位英文讲得不错的朋友艾哈迈德就并不相信只是风力的原因,他认为这并不是第一次在这个时间有这种天气,以前都有大型货轮在类似情况行驶过运河,所以将责任全推到天气并不能说服他,可能与船的操作失误有关。曾经有报道说货轮船长是埃及首位女性船长,但是新闻发布会上管理局辟谣了,但船长是谁管理局并没有说。目前长赐号还停泊在大苦湖接受埃及政府的调查。
就在我准备发这篇手记的时候,已经看到有报道说,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两名官员称因“长赐”号船长操作错误,该船在完全驶入苏伊士运河航道前严重偏离航向并“产生剧烈摇摆”。
无论结论如何,这次巨轮搁浅的事件都给全球航运提供了警示,在节约成本而催生超大型货轮的今天,如何将老运河设施升级,是未来持续要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我个人也在想,这是不是也给中国基建公司提供了新的机会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