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农博园开幕(天府农博园“黑科技”展现智慧农业未来法国第一夫人有多美?看看她与9岁马克龙跳舞的照片,你就知道了)
新华社成都9月26日电(记者李倩薇、张海磊、冯家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天府农业博览园成了热门“打卡”地,众多展览展示活动将持续至10月7日。
这是9月22日在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拍摄的稻田画(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设计寓意为“稻浪翻滚”的天府农博园主展馆,最热闹的当属3号馆——大国粮仓科技馆。该馆展陈了十年来中国农业各产业链的科技成果,包括各种现代农业高科技产品。
“这是植保无人机,这是叶菜收获机,这是联合收割机……”该馆农业机械展区的负责人向观众介绍,“这种巨型植保无人机,搭载了雷达和双目视觉系统,每小时喷洒的农作物能达到320亩,是传统人工作业的数百倍。”
种植大户王军对参展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机”很感兴趣:“这个机器可以把玉米和大豆同时播种下去,很省事,想买一台回去。”
广告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9月23日,在天府农业博览园“大国粮仓科技馆”内,参观者在了解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系统。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主展馆外是一片3000亩的智慧大田,一台长约100米的机具横贯稻田,巨大的“长臂”下伸出许多喷头,让下面的禾苗如同被雨水滋润,整个过程由电脑控制。
“这台平移式喷灌机可以在田里一边行进一边喷灌,喷洒均匀度媲美自然降雨。”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袁周平说,这套智慧大田系统不仅引进了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田间智能闸门等,还建设了气象灾害评估系统等数字化平台。
这是9月20日在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波尔村拍摄的中国农科院立体农场。 新华社记者 刘琼 摄
当下正值稻谷丰收季,展馆里的智慧农机也正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驰骋。今年,新津区9.04万亩水稻田的机械化收割率已达99%。
种粮大户余飞迎来了丰收。他说,现在不仅全机械化种田,还用上了智能化系统,“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农作物长势和病虫害情况,以及田里缺不缺水、土里缺不缺肥”。
这套应用了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的智慧系统如今已覆盖成都市约2万亩田地,帮助农户们实时监测田地里土壤、气候和病虫害等情况。
天府农博园规划面积为113平方公里,覆盖3个乡镇。行走其中,一个个智慧农业新场景不断涌现。
广告美女秀场 真人直播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9月20日,在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农科院立体农场,种植机器人在搬运生菜定植板。 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记者在位于新津区兴义镇波尔村的中国农科院立体农场看到,在栽种采收一体机的自动化控制器前,工作人员设置好参数后,种植机器人将插满生菜苗的定植板放到种植槽里。同时,成熟的生菜由采收机器人采收后传送到采收台,进行自动切根、包装。
“我们运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光、湿、水、气、肥进行选择性控制;通过AI智能机器人种植、管控,实现农作物立体栽培。”该农场的农业指导朱同生说。
记者在位于兴义镇张河村的58现代农业全国总部及示范基地看到,19台循环风机正在柑橘苗木育苗大棚内加速旋转,一条条管道整齐排列,每一列的排头装有控制阀门。
9月23日,在天府农业博览园“大国粮仓科技馆”内,小学生们在参观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基地技术员井光锦介绍,大棚内引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对可溶性盐浓度、pH值等进行设置,然后从母液罐中抽取相应量的母液投入管道中,最后通过滴头注入大田,实现水肥精准滴灌。
“一台施肥机可以覆盖2000亩柑橘大田的面积。”基地技术员张建恒说,目前30多万株苗的日常维护只需8到10人,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种粮十一年,余飞感慨:“现在农作物的机械化、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让我们种粮也更省心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