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将军故里(将军故里)
将军故里
微雨纷纷,枝繁叶茂,绿意葱葱,薄烟拢物,这是四月春意盎然的模样,也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我如今看到的确是几分枯黄的景色,古老的枫木已经存活上千年,仅存几颗还在风雨中坚持,这岁月沧桑而高大雄威的身躯下曾经也在风雨中有着一份安宁。
一条溪水从中穿过,小溪的对面,枫木的下面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宅子,房屋是传统的飞檐翘角,而周围是尽显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它的存在有些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格外的显眼。门口的小溪流水哗哗,依稀可见大门上方的壁画栩栩如生,颜色依旧明朗,想来是修补后的结果。但在这最显眼的应该是石碑上“粟裕将军故里”这几个字,尽管是后来加上的。
走过石板搭建的小平桥进入,庭院不大,石子铺地混合着青苔,加上微雨和墙角的绿意,衬托了出四月的氤氲清冷。跨入第二道门槛,前厅格局是明显的清朝的建筑风格,据了解大概修建于清朝的咸丰年间。除了外部的围墙为白墙,屋内梁柱墙壁均为黑色。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条件相调和,所使用的的色彩比较淡雅,如白墙,灰瓦,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一开始也并不理解,为何喜爱这种暗淡的色彩装饰,觉得北方鲜艳的红色很有活泼和生趣。后来才了解到自然气候的不同,带来的生活会有天差地别的感觉。这种色调在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会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令人烦躁。同时也赞叹古人别具一格的审美和卓越的智慧,清雅的颜色使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更加别具一番风味。
穿过前厅接待宴客的地方后是一处天井,站在古老的青石板上,抬头看向天空,仿佛置身于百年之前,青砖绿瓦,在这一刻看得有些痴迷了,或许这就是过去存在的,并流传的意义吧。再往前就是正屋了,右边是横仓楼,着整个院子由前厅,正屋和横仓楼三栋两层木楼房组成。一楼的一个房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外面有介绍,在1907年8月10日,粟裕将军在这里出生,此后在这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岁月的流逝,万物也已更迭,房内仅存的架子床还在,上面的雕刻艺术可见精细和严谨。主屋大多是粟裕的父母和家人的房间,大部分摆件都已经搬走,剩下的都是传统的架子床和一些太师椅。这些家具大都给人一种秀丽坚柔的感觉,刚柔相济,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原整个房屋建筑分东、西两院,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大小房间约三十间。现保存的房屋即是东院正屋,是家人居住之地;西院是一排坐西朝东的房屋,北头为客厅,是接待宾朋、宴请客人和私塾讲学的地方;中间几间房子是供帮工们住的;南头是牛栏、马圈。东、西两院由一条村道小溪分隔开来。
岁月冲刷一部分回忆,仅存的也是最应当珍惜的,遗迹是如此,人也是。在这座温柔沧桑,充满故事感,又带有艺术审美的院子里,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从前的故事,百年间的历史传承,那个时代的智慧与生活都是真实存在过了的,而且是再也无法复制重来的。悠悠古街,青苔石路,相信很多年前也有一个这样的阴雨天,悠悠然然,一直缠绵不休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