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测的工作流程(无人机航测关键技术)
(一)影像获取技术
在传统工作模式下,主要是人工开展户外作业。首先,在人工采集数据的过程中。由于人工技术水平不到位,在数据采集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采集流程,获取数据。以至于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其次,参数获取质量与设备的精准度息息相关。
如果设备相对滞后,设备的灵敏度相对较差,那么所获取的参数也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如果在参数获取和计算环节缺乏准确度,那么后续的工作设计也会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因此借助无人机完成数据参数获取工作是比较可靠的方式,无人机飞行时间较长,测绘的距离相对较远,同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于一些地形相对复杂的区域,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操控无人机完成航线参数获取。无人机还能够抓拍相关的影像,为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借助无人机航拍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对参数获取产生的误差。无人机所获取的参数主要包括航线弯曲度、行高差、重叠度等相关参数,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这部分参数来绘制影视图像为后续的航线规划,地面控制点布设提供相应的材料支持。
(二)影像处理技术
1.图像预处理技术
无人机之所以能够准确的拍摄锁定的区域,是因为无人机会安装定位设备和多坐标锁定设备。但是在无人机航拍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安装以及外界风力等因素的影响,镜头会出现畸形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图像的稳定度,同时也导致整个图像出现形变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图像的稳定性,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调整无人机的拍摄角度,保证无人机的稳定性,避免无人机在拍摄过程中脱离预先设计的坐标点。
首先,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拍摄需求,规划好航测拍摄路段。无人机拍摄主要是高空拍摄,所以需要连接地面控制点,保证无人机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可以基于规划的拍摄路线图地形图,对无人机的整体拍摄工作进行把控。同时工作人员也要远程监督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记录无人机的飞行参数。如果出现参数异常问题,要及时对无人机进行纠正,避免无人机拍摄路线偏移或者无人机拍摄镜头出现问题。
其次,虽然无人机航测技术的使用减轻了部分工作人员的航测压力,但是无人机操控的技术性相对较强,因此也需要工作人员提高无人机操作水平,保证无人机前期拍摄图像和质量。在无人机航拍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要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检查,如果图像不符合使用要求,要进行重新拍摄。
2.测绘图像成图技术
数字化线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是测绘图像成图的重要组成内容。不同的图像绘制所需要的数据参数有所差异,数据获取方式也有所不同。在电力行业可以根据图像绘制的不同需求去选择不同的成像内容。数字化线图是展示地形要素的关键图形。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划线图,不仅能够了解地形中包含哪些因素、各个因素具有哪些属性。同时还能够根据数字划线图明确各个属性之间的空间关系。
数字化线图既可以是地图中某些特定的符号,也可以是某一个点,某一条线,或者某一个单独的面。数字画线图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测绘成像图形方式。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数据为基础,对所观测的地形进行数字化模拟。与数字画线图不同,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实体的地形模型,工作人员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地形情况和相应的地形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在电力行业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首先,数字正射影像是通过对数字进行微分纠正和镶嵌的方式来形成正射影像集。工作人员根据电力行业电网铺设的相关需求,然后划定图幅范围。并利用数字正射影像技术对图幅范围进行裁剪,进而而形成影像集。这种影像集具有地图的优势,又具有影像的特征。工作人员通过数字正射影像不仅能够直观的查看地形情况,并且能够精准的获悉图幅范围内的各项参数和相应的几何数据。
(三)无人机航测的技术应用
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像片、遥感影像,经逐个象元进行投影差改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DOM可以作为地图分析背景控制信息,也能够从中提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或新信息,为防治灾害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等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此外,还能从中提取和衍生新的信息,实现地图的修测更新。作为评价其它数据的参考,它在精度、现势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的表现都很良好。
地图测绘
根据地形图精度的要求,调整好无人机拍摄的比例尺、分辨率和重叠率等。在出正射影像图后,可利用成图软件先在内业进行判图(也就是矢量化),再到实地检查正确性,进行整个图纸的控制测绘以确定整个地形图的坐标系统,通过制图软件实现如地图制图、地图编辑、地图分析等功能。
数字线划地图
数字线划地图(DLG)是一种更为方便的放大、漫游、查询、检查、量测、叠加地图。由于数字划线地图数据量小,便于分层,能快速生成专题地图,也被称为矢量专题信息。此数据能满足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各种空间分析的要求,随机进行数据选取和显示,与其他几种产品叠加,便于分析、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