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沈阳考场(“沈阳大街”考)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江鄂鲁

一、“沈阳大街”的原型

很多人对这个地点很熟悉,在视频中它被称为“沈阳大街”,显然是以路名代指区域名。但事实上,在总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的沈阳市内没有一条道路是这个名字。该地点位于长江北街,国家地名库显示,长江北街是长江街的北向延伸道路,全长约3.3千米,2001年“根据沈地办〔2001〕6号命名长江北街。”而长江街“始建于1940年名为昭盛街,1946年名为诚信街,以儒家仁、义、礼、智、信取‘信’字得名。1957年以祖国长江命名。”“以祖国山河命名街路是皇姑区的特点”。长江北街虽地处于洪区,但因是派生地名,也沿用了该特点。

二、“沈阳大街”究竟指什么?

既然沈阳没有沈阳大街,那么视频中的“沈阳大街”字面意思应是“沈阳市内的道路”,并引申为“沈阳”区域,而非是“一条叫做沈阳大街的道路”。

这涉及到地名结构、“名实之辩”等问题。上世纪40年代,地理教育家金祖孟通过发表《地名通论》《地名学概说》等论文奠定了地名学理论体系,是我国现代地名学早期开拓者之一。他最早提出地名语词的一般结构——“专名+通名”,“通名用来指明地方的类型,为地定类;专名用来指明同类中的个体,和通名合起来为地定位”(王际桐主编:《地名学概论》)。视频中的“沈阳大街”一词由于没有进行结构分析,存在多种解读:

a)一条叫做“沈阳大街”的道路;

b)沈阳市内的一条道路;

c)沈阳市内一条通名是“大街”的道路;

d)沈阳市内一条名为“沈阳大街”的道路;

e)一条专名是“沈阳”的道路;

……

此外,相关的问题还有:为什么作为线状地名的道路名称可以代指作为面状地理实体的区域、“沈阳大街”中的“沈阳”究竟是泛指全部“沈阳市”区域还是特指“沈阳中心城区”等。

地名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地理学和语言学是研究的重点。上述问题涉及到约定俗成背景下的词语特点、语义的空间迁移、城市型政区与城市聚落的分离、大众心理对空间的模糊性感知等具体方面。如果暂时抛开繁复的论述,回到问题本身,笔者尝试给“沈阳大街”一个较为完整的解释:

以一个约定俗成的道路名称代指沈阳中心城区。

所谓“约定俗成”,指的是将“沈阳市内道路”以口语形式约定俗成为“沈阳大街”。同时,“沈阳市内道路”一词暗指“沈阳”这一特定的公共区域,因为在一个城市中没有比道路系统更能代表整个城市的公共区域了,其他类型地理实体名称一旦如此使用极易造成特指,所以“沈阳大街”虽是路名却能代指区域。

采用城市聚落意义的“沈阳中心城区”而非行政区划意义的“沈阳市”,是基于大众心理对城市聚落与城市型政区的普遍认知而作出的判断。如果视频拍摄地在法库、新民等远离沈阳中心城区的地方,拍摄者是否会提及沈阳?对当地有所了解的观众是否认同这样的称谓?即使都是肯定的答案,也不符合大多数人对“沈阳”的认知。一个佐证是:在京沈高速西向东方向,距离沈阳西收费站1千米的交通标志上,清楚标明“沈阳”字样,标志位置明明就在沈阳市于洪区,为何还要如此标注?说明标志信息所指乃是“沈阳中心城区”而非“沈阳市”,而标志信息的公共属性决定它必须为绝大多数人服务,因此人们对于“沈阳”一词的普遍理解是建立在城市聚落意义之上的。

三、几组数据

(一)沈阳市内专名为“沈阳”的道路

根据国家地名库,沈阳全市仅有一条专名为“沈阳”的道路,即位于沈河区的沈阳路,地处沈阳旧城内、沈阳故宫大清门前,东西两端分别连接抚近(大东)、怀远(大西)二门,全长约1.3千米。据国家地名库转引《奉天省城全图》(1917年版,东三省陆军测绘局制,省档案馆藏)记载,该道路原有大东门里大街、大西门里大街、金銮殿大街等名称;《盛京古城》(1927年版,省档案馆藏)则记有抚近门内大街、怀远门内大街名称;1939年被日本侵略者改称一心街;1946年称沈阳大街;1957年称沈阳路;1966年称东风大街;市政府办发(1981年)3号文件复称沈阳路。

可见,如果解放后不改名,该道路就是名副其实的“沈阳大街”。另外,国家地名库还有“沈阳路原名‘新正街’,建于清光绪31年”的记载,笔者颇疑有误。沈阳旧城建于明代,清初复建,当时将城内主干路结构由“十字街”变为“井字街”(赵恭寅、曾有翼纂《沈阳县志》,民国六年版),通过古今对照可知,沈阳路正是“井”字下面一横,怎么可能建于近三百年后?《奉天省城全图》的记载才有可能是它的原名,其中“金銮殿大街”应原是沈阳故宫内部道路,因此才能导致一条道路分段命名,这与古代都城结构有关系;换句话说,现分列沈阳路南北的沈阳故宫博物院和宫殿区原为一体。

(二)沈阳市内通名为“大街”的道路

国家地名库显示,沈阳全市含有“大街”的路名67个。如将沈阳绕城高速以内区域视为沈阳中心城区,除重复统计、XX大街XX巷、跨区域高等级公路、路口和立交桥外,沈阳中心城区内通名为“大街”的道路共11条(XX大街及其派生道路分别单独统计),包括主干路9条、次干路1条、支路1条,3条道路跨两个市辖区。其中,和平区拥有数量最多的“大街”,共5条;可确信的建成年代最早的道路是北陵大街,至迟在清顺治八年(1651)即有此路;最早更改为今名的道路是北陵大街、青年大街(均在1957年);道路得名缘由最多的因素是“美好寓意”,涉及5条道路。

(三)全国范围内叫做“沈阳大街”的道路

很遗憾,国家地名库中没有一条道路叫做“沈阳大街”。而通过天地图可查到哈尔滨呼兰区有一条“沈阳大街”,但这类电子地图缺乏详细信息。从图中信息判断,应是新建道路,周边有“深圳大街”“南京路”等地名,是以国内城市名作路名。

(四)全国范围内专名为“沈阳”的道路

除重复统计、跨区域高等级公路等外,国家地名库收录全国专名为“沈阳”的道路共32条,包括主干路11条、次干路8条、支路13条,覆盖15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沈阳路”或与之相似的路名(含沈阳X路、沈阳路X段)最多,共28条(“沈阳路”17条);山东是拥有专名为“沈阳”的道路最多的省,共7条;青岛是拥有专名为“沈阳”的道路最多的地级市,共4条;建成年代最早的道路是前文提到的沈阳市沈阳路,清初建成;专名最早使用“沈阳”的道路是哈尔滨南岗区的沈阳街,1925年由“中央街”更名并沿用至今;位于江苏兴化的沈阳通村路是唯一一条可确信的名称与沈阳市无关的道路,它因经过当地一个叫做“沈阳庄”的村落而得名。

四、“沈阳”和“大街”的由来

(一)“沈阳”一词由来

《元史·地理二》载:“沈阳路,……元贞二年,并两司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国家地名库称这是“沈阳”之名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距今已有726年。“沈阳”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取“水北为阳”之意而得名;一说元贞二年,沈州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辽阳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合并,取沈州的“沈”和辽阳的“阳”两字而来。

(二)“大街”一词由来

“大街”应是由“街”演变而来,但最早出处已不可考;唐长安城有“朱雀大街”,则该词出现年代至迟不晚于7世纪初。“街”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从行,圭声,《说文解字·行部》云:“街,四通道也。”

参考文献

[1] [漢]許慎撰,[淸]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2] [明]宋濂撰:《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4月第1版。

[3] [民國]趙恭寅、曾有翼纂:《瀋陽縣志》,民國六年鉛印本,(台灣)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1版。

[4] 王际桐主编:《地名学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5]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National Database for Geographical Names of China):https://dmfw.mca.gov.cn/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