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光电股份(竞争优势明显,联创光电:收缩传统业务,发力"激光+超导"新主业)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联证券 孙树明)
1. 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1.1 公司技术底蕴雄厚
联创光电全称“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江西省电子集团整合旗下746厂(现联创特种微电子)和834厂(现北方联创通信)于1999年成立,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约 4 亿元。
2011年,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公司国有性质变更为非国有。2012年完成首次定向增发 7267 万股,募集资金 4.57 亿元。
母公司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原为江西省国资委下属国有独资企业。
2010年江西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江西省电子集团 100%股权转让给赣商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 12 月 28 日,上海凯天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将持有的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46%的股权转让给伍锐先生,伍锐先生成为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同时成为联创光电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采用股份公司与分、子公司矩阵式的经营管理架构,形成强有力的股份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实现股份公司集中管理,分、子公司灵活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
由公司各职能中心按职责、权限和程序对各产业板块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与管控,形成公司对各分、子公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
公司前期主营业务为背光源产品、智能控制器产品、电线电缆产品。
2019 年,公司提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主体战略,逐步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 推进激光、超导等新兴产业发展。
与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布局高温超导产业,成功研制国际上功率最大的兆瓦级高温超导磁体感应加热装置;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九院十所)联合设立“江西中久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激光武器装备亮相第十三届珠海航天航空博览会。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建立了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四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拥有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厦门市著名商标”等称号。
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授权有效专利 332 项,其中:发明专利 6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48 项,外观设计专利 22 项;软件著作权 112 项。
控股子公司华联电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激光项目获得“军工四证”,实现公司在“低慢小”目标激光硬杀伤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超导感应加热技术被评为“江西十大科技成果”,牵头制定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国家技术标准。
1.2 产业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更佳
公司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入含金量。
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 35.86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 少 6.29%;实现归母净利润 2.32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14.22%。
利润减少主要原 因是 2020 年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分摊费用 7585.77 万元。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21.65 亿元,同比增长 13.43%;归母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增长 17.62%。
根据 2020 年股权激励草案,2020-2023 年各期需摊销的总费用分别为 1971.33、6871.48、3323.09、1351.77 万元。
公司当前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系列产品、背光源系列产品、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及金属材料产品、半导体激光系列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对竞争力稍弱的传统产业逐步压缩,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2021 年,公司智能控制产品收入 19.96 亿元,占比达到 55.67%,收入同比上升了 29.45%;背光源及应用产品收入 11.42 亿元,占比达到 31.85%,收入同比下降了 7.11%;光电通信缆、智能装备缆及金属材料收入 1.87 亿元,占比达到 5.23%,收入同比下降了 68.68%;半导体激光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收入 1.23 亿元,占比达到 3.42%,收入同比下降 28.95%。
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增强。
2021 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13.9%,较上年同期毛利率 13.65%增长了 0.25 个百分点。
其中智能控制产品毛利率为 16.87%,较上年毛利率 17.43%下降了 0.56 个百分点,主要是整体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成本上升;背光源及应用产品毛利率为 5.64%,较上年毛利率 11.44%下降了 5.80 个百分点,主要是国内外疫情影响及背光源行业竞争激烈,订单量下降明显,订单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下滑,故压缩了手机端的业务规模;
光电通信缆、智能装备缆及金属材料产品毛利率为 16.48%,较上年毛利率 5.28%增长了 11.20 个百分点;半导体激光系列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毛利率为 38.38%,较上年毛利率 26.76%增加了 11.62 个百分点,主要是激光板快产品趋于成熟,转型成效显著。
2022 年上半年,公司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在基本稳定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入含金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62%,产业升级效果初显。
1.3 剥离亏损业务,提升收入含金量
公司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经营方针,重点打造激光和超导两个高科技新兴产业,通过清理、整顿等方式逐步整顿特微、电缆、背光源等发展空间小的产业,有序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致力于成为科技领先型军民融合企业。
公司 2021 年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背光源业务影响。背光源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工控、车载、电脑等背光源显示领域。2021 年该板块累计实现营收 8.99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1.1%,亏损 6697 万元。
背光源发展空间受限、市场竞争激烈。
受疫情影响,背光源市场需求量下降;毛利率水平不断收窄,利润空间小。
2022 年 6 月 13 日,公司与中基恒光签署《股权转让之意向协议》,拟剥离背光源板块,将间接持有的联创致光控股股权转让给中基恒光,即将联创致光剥离出表。联创致光成立于 2004 年,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等。
2021 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 8.99 亿 元、-6697 万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分别为 2.39 亿元、-683.28 万元。
此外,由于发展空间小、利润空间有限,公司于 2021 年先后出清了江西联凯塑业、江西联创特微两家子公司的股权;2022 年上半年已完成传统电力缆资产剥离。
1.4 股权激励稳固核心骨干
公司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核分配机制,通过长效激励机制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骨干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020 年 11 月 2 日,公司召开了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公司 2020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同意授予董事长曾智斌先生、董事兼总裁(时任)李中煜先生、以及 15 名其他核心员工等共 17 名激励对象 1200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44347.6750 万股的 2.71%,授予价格为 11.26 元/股,并于同年 12 月 22 日实际授予。公司总股本由 4.43 亿股增加至 4.55 亿股。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共有三个解除限售期,考核年度为 2020、2021、2022 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
2. 激光器业务:行业应用广、需求大,公司产品放量
2.1 激光产业规模逐年增加
激光器是能发射激光的装置。
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是粒子数反转和增益大于损耗,因此,泵浦源、工作物质是装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激光工作物质是指用来实现粒子数反转并产生光的受辐射放大作用的物质体系,有时也称为激光增益媒质,它们可以是固体(晶体、玻璃)、气体(原子气体、离子气体、分子气体)、半导体和液体等媒质。泵浦源是指为使激光工作物质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而提供能量来源的机构或装置。
根据工作物质和激光器运转条件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激励装置,常见的有光学激励、气体放电激励、化学激励、核能激励。
激光器中常见的组成部分还有谐振腔,可使腔内的光子有一致的频率、相位和运行方向,从而使激光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
谐振腔能够缩短工作物质的长度,还能通过改变自身长度来调节所产生激光的模式(即选模),因此大部分激光器都具有谐振腔。
激光器较为常见的分类有四种,即按增益介质(工作物质)、输出功率、工作方式和脉冲宽度区分。
按照增益介质,激光器分为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固体激光器包括红宝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等。
按照输出功率,可分为小功率(0-100W)、中功率(100-1kW)、高功率(1kW 以上)。
按照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按照输出波长,可分为红外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等。
图表 15:激光器结构 图表 16:激光器分类
激光产业上游主要为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包括激光晶体、激光气体、激光灯、激光电源、激光加工镀膜、激光器元部件、激光配套软件等。产业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产业下游为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及仪器设备,包括激光加工、光通信、激光医疗、激光测量、激光武器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数据,从全球市场看,2014 至 2021 年,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由 93.6 亿美元增长至 184.8 亿美元,期间 CAGR 为 10.21%。
2024 年全球激光器销售收入有望达到 206.3 亿美元。2020 年全球激光产业下游细分领域中,材料与光刻目前是激光器的第一大应用领域,相关的激光器收入为 63 亿美元,占比 39.6%;通信与光存储相关的激光器收入为 39 亿美元,占比 24.5%,位居第二;科研与军事、医疗与美容等市场销售收入紧随其后,行业下游应用端呈现出明显的扩散式发展态势。
图表 18: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 图表 19:全球激光器 2020 年应用市场占比
从地域上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传统的激光技术强国,最先在工业生产领域大规模使用激光装备,因而在较长时间内是全球激光装备市场上的主要需求方,也培育出了德国通快、美国相干、IPG 等长期占据全球激光器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国际巨头;
近年来,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高端工业领域对激光设备的需求激增,已成为全球激光行业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在高端激光器和激光设备生产上,由于普遍存在规模小、起步晚、研发水平不足的问题,加之受到上游光学元器件质量不够高的桎梏,与欧美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该部分市场目前仍基本由传统欧美巨头掌控。
近年来,我国工业制造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激光技术作为高端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精细化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未来将逐步替代传统工业制造业技术的存量市场;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半导体、显示面板、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的旺盛需求,这一部分增量业务亦将助力我国激光设备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由 2016 年的 385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69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5.9%;2022 年我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891 亿元。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激光器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1 年我国激光器市场规模约为 129 亿美元,同比 上升 18.24%;我国激光器市场在快速发展中,预计到 2022 年,市场规模达到 147.4 亿美元。
据 Laser Focus World、智研咨询数据,我国激光主要应用在材料加工、激光领域、激光芯片和器件等。
2021 年我国激光应用市场构成中,材料加工领域占比为 36%,激光领域占比为 20%,激光芯片和器件占比 11%,这三个主要领域总占比 67%。中国目前拥有完整的激光产业链,从零部件到设备,从激光器到系统,以及巨大的终端用户市场。
在材料加工领域,工业激光器按功能分类,主要可分为切割、焊接、打标、半导体、精加工等细分领域。2021 年我国工业激光器市场细分中,切割占比 40%,焊接占比 14%,打标占比 13%。
随着国内企业激光器核心技术研究的突破,实现激光器和核心光学器件的规模化生产,推动光学原材料成本下降,国内激光装备的容量已呈现快速增长。
2.2 半导体激光器优势明显、应用广泛
半导体激光器又称激光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它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并可采用简单的注入电流的方式来泵浦;具有波长范围宽、制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大量生产等特点,因此品种发展快,应用范围广,已超过 300 种。
半导体激光器由光纤耦合泵源模块、合束器件、激光传能光缆、电源系统、控制系统及机械结构等构成,在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驱动和监控下实现激光输出。
各类光纤激光器成本主要由半导体激光泵浦源、特种光纤和光学器件构成。
泵浦源封装、合束器、隔离器、中功率光纤光栅、激光传输组件等激光器零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泵浦源芯片、增益光纤、高功率光纤光栅等将是未来国产化的关键。
在民用领域,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直接应用在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泵浦、激光医疗等,半导体激光熔覆与表面热处理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钢铁、机械等工业领域,成为新材料制备、金属零部件快速直接制造、失效金属零部件绿色再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军用领域,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既可用作高能激光武器的核心部件泵浦光源,又能作为直接光源应用在激光探测、对抗、无线传能、卫星发射、太空碎片清理和激光点火等。
在光电对抗中,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范围宽,容易与 CCD、电视制导等探测设备的通光窗口匹配。作为对抗光源,容易对地方探测设备进行带内干扰或直接损坏。
作为探测光源,容易使我方探测设备响应,产生有效增益,获得高质量的探测信息,掌握战场主动性。
在无线传能领域,半导体激光器可用作无线传能系统的发射光源,以高能激光为载体,实现能量两点间无线传送,可进行空对空、空对地、地对空、地对地的能量传输,实现对无人机等小型装备无线传能,提高其续航及持续作战能力。
在激光卫星发射领域,利用全新的推进机理将远处高能激光束能量转换为飞行器动能的航天推进技术,可应用于发射卫星入轨、航天器轨道机动等。
在太空碎片清理领域,针对微小空间碎片,利用高功率的连续波半导体激光照射碎片,使其温度升高至碎片的熔点甚至沸点,使碎片溶化或气化,实现清理。
在激光点火领域,武器系统基数庞大,除了新式的武器系统可采用半导体激光进行点火,老式的武器系统也面临点火系统的升级,因此半导体激光点火有着巨大的军用市场需求。
由于军用产品在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常规民用产品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这类产品受到国际禁运,在国内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潜在市场巨大。
依托半导体激光器的成本优势,随着光束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应用将选择半导体激光,极大提高加工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代表了先进制造的发展方向,是传统激光加工系统的更新换代产品。
半导体激光器既可单独作为激光器使用,又可作为光纤激光器的核心泵浦源,光纤激光技术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提升。
目前与激光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已经遍布全球,形成了丰富和庞大的激光产业。
联创光电年报数据披露,2020 年全球激光行业产品总收入达到 165 亿美元。
中国半导体激光器规模增加较快,主要受益于半导体原材料平均成本下降、中国半导体材料厂商资源整合能力提升、激光器封装成本降低等因素。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半导体激光器产品质量、波长范围和输出功率正在迅速提高,同时在直接半导体激光加工应用以及中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差异需求的推动下,具有中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半导体激光器快速发展,半导体激光器也成为光电行业中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
据 Laser Focus World 数据,2020 年全球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达 67.2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2%;预计到 2022 年其市场规模将达近 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9.49%。
2.3 光纤激光器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可在光纤放大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在泵浦光的作用下光纤内极易形成高功率密度,造成激光工作物质的激光能级“粒子数反转”,当适当加入正反馈回路(构成谐振腔)便可形成激光振荡输出。
国家在《“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指出,在半导体激光器方面,针对高端制造用激光器的迫切需求,要开展工业化光纤/半导体大功率激光器制造技术、工业化超快(飞秒、皮秒)激光器制造技术、工业化短(紫外、深紫外)波长激光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激光器标准建设,实现高性能激光器及核心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与产业化。
光纤激光器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激光光纤通讯、激光空间远距通讯、工业造船、汽车制造、激光雕刻、激光打标、激光切割、印刷制辊、金属非金属钻孔/切割/焊接(铜焊、淬水、包层以及深度焊接)、军事国防安全、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大型基础建设,作为其他激光器的泵浦源等等。基于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维护成本低、散热性能好等性能优势,光纤激光器目前已成为激光技术发展主流方向,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根据 Laser Focus World 发布的数据,近年来工业激光器的 全球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从 2015 年的 28.66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51.57 亿美元。
其中,光纤激光器的增速更快,整个光纤激光器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1.68 亿美元增至 2020 年的 27.17 亿美元,同时光纤激光器在工业激光器中的占比也从 2015 年的 40.8%提升至 2020 年的 52.68%,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工业激光器。
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国产 1.5kW 以下的中功率光纤激光器整体产品因质量好、性价比高、服务时效性强等因素,整体出货量已超过国外同功率段产品出货量,真正实现了进口替代。
目前 3kW 至 6kW 产品段国内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进口与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旗鼓相当,短期内正处于进口替代的关键时期,价格竞争较为激烈,国内国外激光器企业出货量接近。
但随着核心器材及材料的自制率和国产化率提升,成本持续优化,国产激光器品牌认可度提升,国产品牌在此功率段预计将持续扩大占有率。
而在 10kW 以上超高功率或如光伏、新能源等高端细分应用市场,国外厂商因推出产品时间早,工艺与解决方案积累多,仍占据主要市场,未来可替代空间大。
2.4 依托九院十所,激光产业完备
公司的激光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中久激光和间接控股孙公司中久光电开展。
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九院十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分别于 2019 和 2020 年联合成立中久光电产业研究院和中久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中久光电主要开展光电产品与激光技术研发;中久激光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批产。
中久激光产业项目以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光纤耦合模组、激光制造光源、军民融合产业为发 展方向,通过中久激光产业项目的落地,带动区域 300 亿元以上的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具备完整激光装备产业链的特色园区。
公司激光器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和光纤激光器。
泵浦源为器件型产品,光纤激光器为系统集成型产品。2020 年,中久光电完成 140W 军品级泵浦源首件鉴定;2021 年,首次实现宇航级泵浦源订单批量交付。
截至 2021 年底,激光产业实现了 400W 大功率泵浦源、1500W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与交付。其中,400W 大功率泵浦源产业化实现了关键技术与量产交付,窄线宽保偏光纤激光器完成产线搭建并全面进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
公司的大功率高亮度尾纤 LD 泵浦源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核心部件实现全自主化,改变了国内半导体激光产业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
公司激光业务产能快速释放,激光系列产品订单数量高速增长。
公司调研纪要披露,2020 年度及之前的产品只有泵浦源器件,2021 年全年仅实现收入 3151 万元;而 2022 年 1-4 月,公司新增订单金额已达到 19051 万元,较上年全年订单总金额 3705 万元的增幅已达 414.2%。
2022 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537 万元、净利润 2368 万元,上年同期的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 0.67 万元、-672.56 万元。
目前激光系列业务 3.5 亿元产能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其中,约 2 亿元订单已完成交付,剩余订单也将在年内完成生产和交付,包括泵浦源、激光器、激光电源等项目。
3. 激光武器:无人机反制主力军
3.1 激光武器是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是一种新概念武器,由核心的激光器和跟踪、瞄准、光束控制、发射装置等组成。它依靠输出高能量的激光束去攻击目标,直接毁伤、破坏目标或使之丧失作战效能。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等特性,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烧蚀效应。
强激光束照射在目标上,部分能量被靶材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使表层材料加热、软化、熔融、汽化直至电离,使靶材表面形成凹坑甚至穿孔。这种烧蚀作用是激光对目标的基本破坏形式。
第二是激波效应。激波是指气流中的强压缩波。超音速运动的物体会压缩前方的气流,形成一个压力、温度和密度突然升高、流速突然减慢的波面,即激波。激波传播到靶材背面,会产生强大的反射。外表面的激光与内表面的激波同时对靶材前后夹击,会立即拉断靶材,造成层裂破坏。
第三是辐射效应。靶材表面因汽化而形成等离子体云,等离子体大量地吞噬激光能量,一方面对激光起到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辐射出紫外线甚至 X 射线,造成靶材结构及其内部电子、光电元器件损伤。
与传统杀伤性武器相比,激光武器具有五大优势:
一是快速。用火炮、导弹攻击运动目标时,必须由火控系统预先计算出提前量,而激光以每秒 30 万公里的光速传播,响应速度快,发射瞬间即可命中目标;
二是灵活。发射激光束几乎没有后坐力,易于迅速变换射击方向,并且射击频率高,能在短时间内拦击不同方向上的多个目标。在抗击空中目标饱和攻击的地面、海上防空作战中,这个优势是现有防空武器系统无法企及的;
三是准确。激光束发散角很小,可以准确地聚焦在目标上,甚至直接瞄准和击中目标的薄弱部件,把“指哪儿打哪儿”和“打哪儿指哪儿”合为一体,精确度极高;
四是作战效费比高。一枚中程地空导弹需要数十万美元,一枚单兵便携式近程防空导弹也要几万美元,而兆瓦级的氟化氘激光器发射一次只要几千美元,二氧化碳激光器发射一次只要数百美元,它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五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激光武器本身对作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小,激光也不受电磁干扰,在复杂战场电磁环境中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此外激光武器还具有能多次重复使用、无放射性污染等优良特性。
激光武器根据能量不同,可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低能激光武器可以致盲或致死作战人员,也可以干扰或破坏武器系统的光学器件、电子元器件等;高能激光武器可以直接摧毁武器系统。
在用途上,主要分为用于致盲、防空的战术激光武器和用于反卫星、反弹道导弹的战略激光武器。
战术激光武器突出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可拦截突然出现的低空目标,作用距离通常在数千米以内,拦截多目标时能迅速变换涉及对象,灵活地对付多个目标。战术激光武器包括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和高能战术激光武器两种。
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采用中小功率激光器,平均功率在万瓦级以下。战略激光武器,是一种用于攻击战略导弹或卫星的激光武器,射程在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激光功率在千瓦级以上。
激光武器目前主要应用于边境防卫、政府首脑机关、机场、油库、核电站等。
激光武器的载荷方式通常有舰载,机载以及车载,还可装载于人造卫星。
激光武器装在人造卫星上,可以攻击刚起飞尚在推进阶段的洲际导弹(在起飞后八分钟内),或攻击轨道上敌方的人造卫星。
激光武器装在地面则可以击落飞机或从上空飞过的卫星,装在船上则可打击来袭之导弹。装在飞机上亦可打击敌机或导弹。
激光武器是对付无人机“狼群攻击”的有效防御武器。
现代无人机已成为信息时代战场上一种集“侦、打、评、扰”于一体的高端武器系统。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作战效能的显著提升,无人机已成为未来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作战平台之一。因此反制无人机和反制“低慢小”目标是各国在低空防护、反恐维稳、重要设施防卫、应对新型战争模式等方面急需发展和建立的重要技术手段。
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以其为代表的“低慢小”飞行器已成为恐怖分子和其他敌对势力从事非法活动的重要媒介。
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统计,从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 月期间,仅半年内在美国就有 583 起无人机安全事故被 FAA 记录在案。
国家核心要害部门、重要的军民用设施、大型活动现场等易受到来自“低慢小”飞行器的恐怖威胁。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多为探测跟踪预警技术、干扰技术和伪装欺骗技术,其技术产品目的是对敌方无人机进行干扰和驱逐,但是对于抗干扰加固措施的目标其扰效能大幅度下降或无效,真正能够起到对无人机毁伤的技术多为导弹技术、微波武器技术和常规火力毁伤技术。
导弹拦截无人机成本高,附带损伤严重;由于无人机机动性强,常规的火力方法(如狙击手拦截、高炮拦截)难以准确瞄准目标,命中概率较低,附带损伤大,作战效能不佳;微波武器的反无人机技术,系统体积庞大,附带伤害大。
三种方式均不适合城市、核电站、油库等场合。针对小型无人机出没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激光反制系统有着无附带损伤、打击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使其成为反无人机为代表的 “低慢小”的低空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
3.2 公司激光反制装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公司的激光反制装备主要是光刃系列产品,目前拥有光刃-I 和光刃-II 两款。
光刃 -I 型为紧凑式激光拦截装备,能够兼容多类防卫体系,并在雷达侦测数据的定位引导 下,快速对复杂环境中的“低慢小”飞行目标实时精准光学攻击(探测、拦截、捕获、跟踪等),实现防止黑飞、侵扰、监听、拍摄、非法宣传等安全威胁的目的。
“光刃-I 型低空反制项目”攻克了总体设计集成、ATP 控制、目标识别、高精跟瞄、主动照 明、单模高功率激光器等关键技术,其中复杂背景目标识别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总体设计、主动照明、高精跟瞄等技术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光刃-I 已完成研制,成功拦截预定目标,于 2021 年亮相珠海航天航空博览会,系我国高能激光反制装备在安防应用领域的首次亮相。光刃-II 型激光反制装备能够集成整套高能激光低空防卫体系,在机动状态下自主高精度完成捕获、跟踪、瞄准与攻击防卫任务的特点。
公司激光业务具有技术与成本优势。
同样的杀伤效果,公司产品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因此在合理的利润空间下,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有利于促进公司激光反制装备的快速市场化。
另外,公司激光业务还具备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公司激光产业布局齐全,既自主研发激光武器装备,同时对激光武器装备的核心部件泵浦源、激光器等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激光武器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从泵浦源核心器件、到激光器集成,再到光刃系列激光武器装备的关键技术和规模化产能优势。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在军工领域,激光反制武器的推广方向是公安等特装市场和中东等军贸市场,同时,计划加大客户的多样化程度,积极向安防领域和军民融合领域拓展,包括机场、边境、大型活动安保、核电站、油库等低空防卫领域。
公司正力争实现激光武器用光纤激光器的批产和激光反制武器国内、国外市场的双突破。
公司光刃产品已完成公安部产品验证,军贸资质正在办理中,目前已有江西、广东、湖南等 多个项目处于对接商谈阶段,包括重要会议安保项目、军贸公司出口项目等。
后续市场的部分潜在客户主要有公安、武警、政府、机场等国内城市安保及中亚、西亚、东 南亚等国外要地防卫与城市安保市场等。
反制无人机激光武器依然是新兴产业,公司未来目标市场主要集中于国内军品、国内军民融合、国际军贸等。
国内军品市场包括公安、武警、边境防卫采购需求,国内军民融合市场包括重要活动会场、机场、油库、核电站等城市安保市场;国际军贸市场包括中东、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军贸出口相对优势的地区市场。
4. 高温超导:节能特性带动市场需求
4.1 高温超导是“绿色”加热技术
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是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由荷兰科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等人于 1911 年发现。
超导产业链上游为矿资源,如钇、钡、铋、锶、硼等金属。中游是超导材料,如 YBCO,BSCCO 和 MgB2 等;下游是超导应用产品,如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超导滤波、超导储能以及超导发电机等。
超导感应加热是“绿色”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金属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热处理设备有燃气炉、电阻炉、交流感应加热炉等。超导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是将零电阻的超导导线绕制成磁体,产生强且稳定的磁场。利用电机驱动被加热工件在磁场中旋转,从而产生涡流实现对工件的加热。
相较于传统加热技术,超导加热能够实现高穿透力、高能效、高均匀性、高梯度性的高品质的特性,具有颠覆性的提质降耗优势,将为金属热加工行业提供新的发展选择。
随着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感应加热发展十分迅速,传统加热方式将有望被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并被誉为“绿色加热”方式的感应加热所替代。
绿色发展战略助推超导感应加热设备需求增加。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规划中提出单位 GDP 碳排放降低 18%的目标,要求积极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超导感应加热器适应我国绿色发展战略需求,对传统产业实施全局性绿色化改造,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是推动金属加工行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公司预计,按照月生产 5656 吨极限产能计算,每年可节省 800 万度电,比现在普遍使用的工频炉节能 42%。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产业化应用项目运行下来,相较电阻炉节能 60%以上。
4.2 高温超导感应设备市场空间较大
高温超导感应设备主要集中于铜铝型材挤压机配套、钛及钛合金等高端非磁性金属加热、镁合金(镁铝合金)加热、晶硅生长炉、金属熔炼及半导体熔融、超导磁选机等应用领域。
联创超导首席科学家洪志勇 2022 年 1 月 24 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以每台挤压机配套 1 台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计算,国内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容量约为 4500 台,每年新增市场需求数量为 200 台。
若将现有 40%大中型铝型材挤压机的加热炉改造配备为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则大型、中型铝挤压设备市场需求约为 2000 台,仅此一项市场容量就约 200 亿元规模。
综合国内外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需求看,大型超导感应设备在金属热加工领域,预计替换、及新增约 7000 台。
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每台价格 1000-1500 万元。市场空间达到 700-1050 亿元。可为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器进行配套外,还可用于高温超导污水磁分离、磁选矿、可控核聚变、海军扫雷、磁悬浮等军用、民用领域,未来也将是千亿元级的市场应用规模。
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系列产品形成产业化后,聚焦的市场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大型铝挤压、锻造设备,在此领域,超导感应加热器凭借其高效节能、为客户节省大量成本的特点抢占市场。
目前,全球的铝材挤压机数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俄罗斯,其中中国的挤压机约占全球总数的 65%。
高温超导加热设备优异的加热性价比,在挤压铝棒直径为 160mm~480mm 的大/中型挤压机市场中具有显著优势。
我国平均每年投产大中型挤压机数量接近 100 条 3000T 级以上大、中型挤压机产线。国外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对铝型材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欧洲的海德鲁集团已经开始关注超导感应加热设备替代传统感应加热设备,并将逐步替代。
4.3 公司超导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高温超导业务板块由参股公司联创超导实施。
联创超导成立于 2019 年 6 月,由公司和江西省电子集团共同投资组建。联创超导专注于大容量高温超导强磁场低频感应加热设备、基于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高端电工装备等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
联创超导已与国家电加热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合作,共同推进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装置的国家标准制定,作为目前国内首家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的生产单位,应邀加入“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21”工作组,国标委已同意由联创超导牵头制定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装置国家标准。
公司目前具备生产单工位、双工位、四工位、八工位的超导加热装置。公司的超导加热装置主要由超导磁体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组成。
超导磁体系统由超导磁体、低温制冷单元和铁心等组成,采用大口径传导式超导磁体技术和气隙可调铁心结构设计技术。
机械传动系统由变频电机、减速机、滑板、顶紧装置、主轴箱和夹具等组成,采用顶力中转机构和大扭矩强顶力主轴技术。实时测控系统采用 PLC 作为控制核心,集机电控制、磁体励磁控制、参数监测和加热过程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装置高度自动化。
公司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产品目前无直接竞争对手。
目前,高温超导感应加热技术只有中国、德国、韩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公司高温超导感应加热技术已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拥有全球唯一的兆瓦级及中口径和大口径技术能力,国外产品相较于公司产品仍有技术差距,应用领域及普及度较为有限。
公司对于高温超导设备的营销有三种模式,一是直接销售产品,二是通过租赁方式出租,三是能源管理模式。能源管理模式下,企业不需要直接购买设备,但是省下的电费公司和客户进行分成。公司披露,公司计划将超导产业业务从产能、产品、市场、规模进行全面提升。
公司目前超导设备产能在 20 台左右,2022 年 6 月超导二期车间正式启动。二期车间投产后,超导累计产能预计达到 50 台;后期公司计划在铝产业集中的区域布局超导产业园,预计开工后 2 年左右逐步达到满产状态,超导累计产能将达到 200 台。
产品方面,专注于大容量高温超导强磁场低频感应加热设备、基于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高端电工装备。市场方面,服务包括金属加工、熔炼、半导体晶圆生产、超导电力、可控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磁浮交通等国计民生战略性领域;产品线上下游延伸到超导材料导体,低温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等板块。
规模方面,公司规模达到 500 人,年营收达到数百亿元等级,在国际超导应用领域首屈一指的中国核心硬科技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超导已有 17 项专利,其中 2022 年上半年新增 8 项发明专利。
4.4 产品获央企客户验证并进入市场
公司的高温超导项目于 2013 年 1 月启动,经过 6 年的技术开发与调试后,实现产业化,于 2021 年 12 月正式向中铝集团交付第一台超导加热装置,2022 年 2 月完成验收。
联创超导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实现航空高端铝型材锻造领域的成功应用,并荣获由业内专家评选的 2021 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
公司的超导感应设备产品获得客户认可,正式进入新的商业化全面推广阶段。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中铝集团。2021 年末,公司将国际首台大容量超导感应加热器正式交付中铝,主要应用于军工和高端航空铝材。
2022 年 3 月,在东轻现场完成试生产验收后,目前已全面用于锻压生产,产品包括 2/5/6/7 系航空或军工用大型铝结构锻件。
经东轻公司检测,超导炉替代原有电阻炉后,产品晶粒度明显得到细化,尤其 2/7 系硬铝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原有产品。经现场对比测试,超导炉吨能耗在 160kWh/吨左右,相比电阻炉,节能 60%以上,效果显著。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中心研究超导强磁场下材料热加工技术的专用设备已开工生产,该设备是首次开发的多功能超导强磁场科研设备。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超导热加工研究中心并购买使用该套设备。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5.1. 核心假设与盈利预测
(1)智能控制产品:公司智能控制产品以家电控制为主,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假定营业收入稳定,毛利率参考和而泰、拓邦股份等,下滑至 14%并保持稳定。
(2)背光源及应用产品:公司已与无关联第三方签订了《股权转让之意向协议》,拟将主要运营背光源产品的联创致光公司剥离出表,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分别联创致光 2022 年下半年出表与否两种情况。假定联创致光外业务毛利率逐步恢复至 2020 年水平。
(3)光电通信缆、智能装备缆及金属材料:报告期内,公司与无关联第三方完成交易,将电力缆相关资产进行了剥离。假定联创电缆 2022 年下半年出表。
(4)半导体激光系列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公司半年报披露,中久激光实行以销定产策略,目前 3.5 亿元产能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其中约 2 亿元订单已完成生产并交付,剩余订单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生产并交付给客户。假定毛利率维持稳定。
(5)高温超导: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目前超导设备产能在 20 台左右,今年 6 月超导二期车间正式启动,预计 2 个月之内投产,二期车间投产后将新增 30 台产能,今年内的超导累计产能将达到 50 台。
后期公司计划在铝产业集中的区域附近布局超导产业园(正在洽谈,计划年内完成选址,尽快开工建设,采用模块化投建方式,实现边建边投产,预计开工后 2 年左右逐步达到满产状态),超导产业园规划的满产产能为 150 台,最后实现年产 200 台的目标。假定 2022-2024 年高温超导装备销量分为别 7、20、40 台。
5.2. 估值
若联创致光完成出表,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70/33.18/37.42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4%/-4.39%/12.79%,CAGR 为 1.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5/5.63/7.34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74.57%/39.11%/30.43%,EPS 分别为 0.89/1.24/1.61 元/股,CAGR 为 46.89%。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3/23/18 倍。
若联创致光不能完成出表,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39.20/42.18/46.42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9.31%/7.60%/10.06%,CAGR 为 8.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7/4.75/6.4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45.55%/40.89%/35.78%,EPS 分别为 0.74/1.04/1.42 元/股,CAGR 为 40.68%。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9/28/20 倍。
公司激光器和激光武器产品、高温超导产品贡献主要增长,缺少可比公司。我们测算,公司未来三年盈利增速 CAGR 为 46.89%,以 PEG 估值方法,我们给予公司 2022 年 45 倍 PE,目标市值 182 亿元,对应股价 40 元。
6. 风险提示
1)转型风险。随着公司产业链不断拓展和延伸,在业务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相关产品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受研发能力、技术的先进性、人才的稳定性、市场拓展能力以及国家产业政策、世界经济形势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联创光电出表存在无法完成的风险。
2)管理风险。由于业务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对公司经营决策、客户开拓、人才引进、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能否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存在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近年来各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也持续增加,若主要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