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爸爸去哪儿坑爹(探秘爸爸去哪儿拍摄地 武隆天坑寨子)

在山雨袭来之前,我们终于及时赶到了中石院子垭口广场。(小提示:这里只是广场,若要下到上图所示位置,还需要经过一段原始土路,由于当天天气太差我们并没有下去)顾不得欣赏风景,因为主持人告知游客们,新的表演即将开始。

热情的苗族小哥哥吹起了芦笙,美丽的苗族小姐姐唱起了祝酒歌。她们端着酒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小雨中夹杂着快乐的歌声,空气中仿佛也有了一丝甘甜。

我们为了记录演出场面,坐在了最前排,理所当然喝到了酒。果然,甘甜贻人。这是他们酿造的琼浆。口感上虽似醪糟,但比之更为甘甜醇香,喝过后顿觉身心清爽。

由于刚才只有前排观众品到了酒,主持人就开始了下一环节的敬酒仪式。

这次,需要宾客们毛遂自荐上前喝酒,而苗族小姑娘们则开始了新的“高山流水”祝酒仪式。

这种敬酒方式比较特别,如果宾客不叫停,最高处的姑娘便会一直往竹筒里斟酒。

如果不行了,就举手示意。当然,自告奋勇的观众几乎全在1分钟内败下阵来。

祝酒仪式过后,眼看雨越下越大,但演员们还是克服天气因素继续表演。接下来是苗族土家族鼓舞。

小知识:鼓舞是苗族、土家族聚居地区古老的艺术形式,灵动、热情、韵律性强,古代用来指挥生产劳动,或传播文化,或娱乐身心。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鼓舞之后是扇舞,此时天气已由刚才的小雨转变为大雨。不过演员们依然在台上认真表演,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由于下雨,后面那个看上去就很牛的走刀锋表演无法完成,而且还不止这个,接下来要进行的竹竿舞以及我最想看的土家族梯玛歌都不能上演。不过主持人向我们表示了诚挚的歉意,所以虽然遗憾但也不难过了。至于梯玛歌,我准备夏季气候晴朗时再来观看。

小知识 梯玛歌:是梯玛活动中用土家族语言演唱的古歌。“梯玛”既指土家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又是巫师的土家语称呼,意为“敬神的人”。

《梯玛歌》的格局很宏大,篇幅也很浩瀚,其中涉及土家族的历史、民族迁徙、文化发展、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土家族的叙事史诗。全程用土家语吟唱。吟唱的同时,会有各种土家传统仪式的展现。

由上可见,《梯玛歌》是土家族留给文明的瑰宝。在了解过程中,我发现 如今的土家族年轻人已大多都不会本族语言,所以更显示出该歌的珍贵。

小焦躁,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

演出完毕后,在亭阁里躲了一会儿雨,所幸一段时间后,雨逐渐停止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将中石院子垭口广场逛遍看尽了

雨后的空气,氤氲未散,还蕴藏着一缕缕湿意,我将其化为诗意刻在了脑海里。

新雨洗尽前尘事,文明长存倚黛山。

雨后的天色逐渐明朗,远处姐妹坑中构成外坑——下石院子的山石愈发显得险峻清奇。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嘉宾们就是在远处依稀可见的下石院子天坑处居住,并进行三天两晚的当地生活。问了下节目主持人,答曰下石院子天坑至今未开发,依然只有经过明星父子们所走的土路才能到达。但我分明看到下方农田旁停着一辆小汽车,应该还有其他路可以到达的吧?(当时节目中明星父子们走的路是不能通车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组成下石院子的天坑也比较宏伟,但没有中石院子那么大。据说中石院子天坑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单口直径最大的天坑。从空中俯视,中石院子天坑看上去呈爱心形状,拥有“天地之心”的美誉。可惜天气太差,无人机不方便起飞,答案留待下次揭晓。

中石院子垭口广场不仅可以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也能欣赏稻草节中展现的土家族婚嫁文化。这个大大的用稻草编织的“囍”字,吸引着八方宾客去上方的吊脚楼一探究竟。

还未进入正房内,稻草小哥们热情的表演仿佛已把我拉入一场传统婚礼当中。

想象多年来,爱心天坑里隐居的土家族百姓,在喀斯特奇峰险石的环绕中;在翠峰碧林的怀抱里,出生、成长、结婚、生育、老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他们通过世世代代的累积创造出来的文明。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坑一石都承载着太多喜怒哀乐和爱恨情愁。所以这里是独一无二的天坑,举世无双的寨子。

如今,这里的人们又用手工编织的稻草来表明对各方宾客的欢迎,同时也把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得以展现,文明互相交汇融合,山高水阔,源远流长!

比如正房门口这个大爱心锁,和传统喜联灯笼的结合,都能看出浓厚的文化交融性。

好了,现在就跟随着采采一起进入正房去看看,感受下土家族的传统婚礼吧。

古时土家族的婚礼,有一些习俗和汉人相似。比如都需要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可结婚。所以,那一对对虽两情相悦却终不能在一起的青年男女才会在马桑树前留下凄美的传说与曲调。

但土家族有一个特殊的婚嫁前奏仪式,那就是——哭嫁。

小知识:哭嫁。

大多在婚前的十天半月之内,准新娘邀约邻近女友,帮忙做针线活。银针闪烁,彩线飞舞,姑娘们边哭边做,哭而不悲,哭而似悲,哭中寓乐,似哭实乐,唱哭间杂,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哭声悠扬宛转,极富乐感,流露出土家族姑娘的天真率性。其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祖人等等。

采采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新娘踏进婚姻时内心活动的文章。看到土家族的哭嫁,方又想起我的看法。其实每个新娘在踏进人生中这最重要一步的时刻,都会有既犹疑又盼望的情感出现,汉族姑娘含蓄,所有愁绪最终化为点点心事珍藏于心,成为一生的回忆;而土家族姑娘直率,把自己的矛盾心理表达得真挚、坦率。哭嫁不光悲,也有一些对未来新生活向往的激动;同时也不光喜,当中也饱含对告别当前家庭与生活的不舍之情。

其情其状,仿佛透过这些稻草小人、透过土家人的双手、透过这间新房、透过时空,真真切切的展现在我面前。

其二:婚礼进行时——过礼。

小知识:过礼。婚期到来,男方需要派人给新娘送去衣裳,首饰、布匹以及给岳父母家酒、肉乃至盐、茶、米、豆等,叫“过礼”。过礼要在女方家神龛神位前隆重举行,要献上给女方祖宗三代的冥封,点燃香烛,并慎重其事地将其礼物摆放在神龛前桌上,把礼物清单递交给女方长者。

新人从踏入洞房的那一刻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就此揭开序幕。

盖着红布头的新娘坐在床沿边,内心被复杂的情绪所占据:

前方路途犹未知,身边新郎亦不识。

但无论如何,时间不会停止流逝。新生活总要开始。

从那天起,在今后的数十载间,两人需要同甘共苦、相依相伴地度过。

无论是在堂屋的神柜前参拜;

还是在梳妆台前对镜而视。

插播小知识:神柜:土家族人民祭拜神灵的处所。这些处所,要么竖雕像、立木刻牌或立石刻碑,要么在黑色木牌上用金字漆书或用大幅红纸书写神位于堂屋墙壁上,也有以装裱成卷轴悬挂起来的。在屋内的,人们叫“香火”或“香盒”,在室外的叫“神堑”或“庙地”。无论香火还是神堑,按照古代汉文化的意思,都称为“神龛”或“神椟”。

还是在后房中织锦;

或者在门前滤谷;

插播小知识 谷滤子:磨压稻谷,分离米粒与谷糠的工具。与汉族的此类工具对比,有显著的不同。

抑或在火塘中做饭,在寒冷的季节里围坐取暖;

再唠一些家常、做一盘土家腊肉。

插播小知识 火塘:土家人也叫火坑。是用几块青石条或者是麻石条规则的圈成方形的坑,天长日久,石头表面被逐渐打磨光滑,乌黑发亮,所以也是光阴流逝的见证。

坑底用柴火灰铺平压实,当中支一个铁三角架,用来放锅做饭炒菜用。火塘上方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铁挂钩,可以在上面挂铁水壶,鼎罐之类有带子的炊具,方便平时喝水,炖煮食物。

砍柴、生火;挑水、做饭;犁地,耕田;

就这样,光阴在门缝中、在农具的磨损间;

在窗棂前,在两人逐渐老去却愈发温柔的目光里;

前进着…… 也流逝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