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农村怪谈(农村怪相:为了收礼金赚钱,把去世6年的老父亲用来办酒席)

我小姨乔迁新居办酒,我随礼1600,只换了一张饭票,带去的鞭炮被人抢走不让燃放,到了吃饭的地方差一点没把我恶心死。很多大城市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农村人办酒赚钱已经肮脏到出售老人、死人的地步了,下面的内容让你开开眼界。

2017年农历腊月26,我小姨办房子酒。在我结婚的时候,她随礼1200元,又给我们买了一套衣服,这次我就得给涨一点点,打算随礼1600元,再买些火炮和装饰树,热闹热闹。

那天,我还特意叫了2个朋友来帮忙,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姨家时,现场气氛把我振懵了:没有唢呐声,没有燃放鞭炮的痕迹,就连喝酒的人也是少得可怜。

我一边跟小姨父打招呼,一边让朋友帮忙燃放鞭炮。就在这时,他屋里串出来2个陌生人,几大步跑过来一把抢过我们的鞭炮,并迅速溜进屋去不见了踪影。小姨父趴在我耳边说:“别太张扬,不能放鞭炮,赶快进屋里来去”。原本喜庆的房子酒怎么搞得跟做贼似的呢?

屋里稀稀拉拉的有10来个人,还有一桌麻将,靠最里面的角落里,有一个火炉,两个人在那嗑瓜子,面前放了一本厚厚的杂志。

我心想,难道我把时间记错了?这时小姨父将左手搭在我肩膀上,把我带到最里边的屋子里,一边走一边悄悄地告诉我说:“现在不让办酒,只有悄悄地办,特殊时期,多多理解”。

我算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我把准备好的1600块分子钱递给了屋进而嗑瓜子的人后,他们从杂志下拿出礼金簿,做好记录,把钱放在口袋里,然后给了我一张饭票,让我到指定的餐厅吃饭。

过了一会儿,我就上两个朋友,说要带他们去吃大餐。我们沿着“饭票”上的路线,找到了指定的餐厅,愿以为可以饱餐一顿,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根本算不是餐厅,简直就是路边小吃摊。一口大铁锅,里面是冒着热气的水,灶台上有一盘米粉。屋子里有两个人,看到我们并起身过来招呼入坐,问“你是某某家客人吧?”

我明白了:那就是小姨家的酒席。

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办酒席,统一用的是四方桌,每桌8个人9碗菜,虽然荤菜全是猪肉,但有不同的花样,最中间是主菜——扣肉,是最宝贵的菜品,每碗扣肉只有16片,每人2片,不多不少。

这碗菜是最后上的,由同桌年纪最长的人带头,邀请同桌人共享,看似一碗普通的扣肉,吃的仪式感很浓,很多人就是为了吃一口扣肉而上桌的,就算不饿,也要把扣肉给干掉。

可是,小姨家那次办房子酒,不但没有9碗菜,就连普通的凉拌酸菜都没有,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吃饭,每人只有一碗素粉,堂堂乔迁新居,竟然用一碗米招待客人,亏他想得出来。

我随礼1600元,他就给我一张饭票,可是我们有3个人,看到那场景,我二话没说,把饭票递给对方,带上两个朋友转身就回去了。

近10年以来,像小姨这种搞“关门酒”的人特别的多。主人家不是为了庆典庆祝,而是以办酒之名获取高额礼金罢了。老百姓们对这种现象,也是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

小姨父是我们中学老师,按道理,他是不能办房子酒的,因为有2条硬性指标:第一:他属于机关干部之例;第二:他的房子不是新房。

他办酒算是顶风作案,如果抓到就要被严惩,轻则没收礼金,重则丢掉工作。但是他又不得不办,因为他儿子还小,短期内找不到任何办酒的理由,可是每年因为喝酒送出去的礼钱有大几千上万,为了减少亏损,他就把好几年前的老房子粉刷了一下,当新房搞了个酒。

这种“关闭酒”也是近10年盛行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捞一把,至于上门的亲朋吃什么,这个不重要。

农村办酒成本低礼金高,稳赚

这些年,我长年在外,也不爱打听老家的人情事故,对家乡的变化并不熟悉,总以为办酒是天经地义的事,无可厚非。但是,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年老家办酒已经成了很多人赚钱的主要方式。

在我们老家办酒,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蔬菜是自己种的,猪肉也是自己养的,劳动力是你帮我我帮你互换来的。

通俗一点讲,办一次酒,只要花两三千块钱,但少则赚一两万,多则三五万,这个收益是很多打工人在外面一年的积蓄。可是从准备办酒到事情结束,只需要短短两三天。

我们老家办酒,用的统统是方桌,每桌8个人9碗菜,有些人之家办12碗菜。荤、素、汤都有。最有代表性的三个菜:扣肉、凉拌酸菜折二根和萝卜汤。这三个菜,基本是每家办酒都必有的,扣肉是主菜,并且有严格的分配标准:每人2片,不多不少。在吃之前,必须由桌子上年长的老人带头,老人不动筷子,其他人就算再想吃也不能动,满满仪式感,也显示出地方传统风俗的威严。

我小时候,只要谁家办酒,肯定要去吃一餐,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两片扣肉。附近邻居办酒,全家出动,进出三天,免费吃喝,那种热闹、亲切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近年来,农村酒席开始变味,它不再是主人家的骄傲,而是赚钱获利的法宝。越来越多的酒席被冠以了“关门酒”、“无名酒”。那种8人吃9碗菜的热闹场景已成过去式,没有吃扣肉仪式感,没有酒桌上相互邀请吃菜的亲切感。而吃的是仅仅是一碗米粉。就算是本家亲戚,遇到了也不能长时间交流,整个酒席都是冷冷清清的,仿佛是主人家搞的一场募捐活动。

正是这种“为利是图”金钱观,导致很多人以办酒之名,获取钱财。原本礼尚往来的人际交往,被掺杂进了行贿受贿的动作,更成了邻里攀比的一张王牌。

庹二给母亲办70大寿,第二天他媳妇就把母亲的门牙打掉了1颗

庹二兄弟3人,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老木屋里,没人有关心她的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就算大年三十,也没有人去看一眼,一年四季听不到有人叫妈妈、喊奶奶。

2016年腊月初,庹二突然要给母亲办70大寿。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去住,好吃好喝的招待,还给母亲做了一套新衣服。

寿宴那天,庹家非常热闹(满70岁的老人,办寿酒是政府允许的),亲戚朋友都来了,大家伙都羡慕庹母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庹母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她万万没想到,厄运正在向她逼近。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邻居就听到庹二家传来打闹争吵,紧接着还有一阵阵惨叫。原来,是庹家儿媳妇在打她婆婆。不一会儿,庹母拄着半截棍子,一歪一斜地向老屋走去,满脸是血,右边袖子也被撕掉了。

据庹母讲,她那天起得比较早,洗脸的时候,不小心将盆子打翻在地,把孙子惊醒了,儿媳妇冲出来二话没说对她拳打脚踢,门牙被一巴掌扇掉了一颗。

儿媳妇一边打一边骂,逼她把新买的衣服脱下来,让她滚回老屋子,不要在她眼边碍手碍脚的。

一个去世6年的老头子,被3个儿子轮番办酒

63岁的安伯突发疾病去世,万幸的是他的子女们都已成家,之后,老伴与小儿子同住。

2014年冬月初,是安伯去世的第6个年头,他的小儿子以“住斋”(给去世的人做的一种法事)为由办了一次酒。

他小儿子说,安伯在生时,有一年生病了,在床上趟2个多月,一直不见好转。于是安伯就对祖宗神灵许下口愿:只要自己病情好转,定给老祖宗做一场法事。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天意,安伯许下口愿之后,病情就一天天好了起来。后来,就把这事给忘记了。直到2014年冬天,他小儿子才把这事给翻出来,说是要替安伯了心愿。

安伯有3个儿子1个女儿,那次办酒,他女儿随礼2800元,还有一些祭品、礼品。这些好处被安伯另外两个儿子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暗自打着姐姐的如意算盘。

2015年,安伯的大儿子给他立了一块碑,办了一次酒;2017年表明,二儿子以“垒坟”为由,又办了一次酒。

老邻居们都很清楚,安伯在生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根本就不孝敬他,就算是卧病在床,儿子媳妇也没有人愿意去看一眼。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去世之后,三个儿子却争相敬孝。

转眼,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安伯的坟头草已经高过屋檐了,而每年清明,除了女儿女婿去上香烧纸以外,三个儿子都躲得远远的。

中学老师不堪酒钱重负,搬家也要办个酒

前些年,中学来了一个老师,据说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外地人。

这个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经常骑着摩托车下乡做家访,空闲时还要帮助老百姓们忙农活,

据他讲,来任教的第一年,朋友之间吃酒席的花消就高达4000多。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一个无亲无故的外地人,怎么可能花那么多的酒钱。

自从农村酒席风开始变味之后,随礼也成了一种攀比,甚至成了彼此关系的见证。

普通邻里关系,随礼50元起,年轻人的交朋友结友,少则200元,多则500、800元,为了面子问题,还要增加礼品、鞭炮等。

这个老师刚毕业,到农村中学任教,要结交的新的人脉,认识学生、家长、麻友越来越多,这种关系圈特别复杂,也很微妙。但,熟人办酒,又不得不去意思意思,都是面子惹的祸。据老乡讲,第二年,这个老师租了新家,还特意办了一个酒,说是自己买的房子。

无名酒成风,政府发文都控制不了

我不知道其他省份有没有政府干预老百姓办酒的先例,但是在贵州,有好多地方政府都发文禁止操办酒席。可是,这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年年在监管,天天有酒席,特别是到了下半年,可以说是家家在办酒。

在村子里,有些人家条件本来就不好,自己又没什么酒席,却因为吃酒送人情而背上了债务,压力非常之大,老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法拒绝。

农村无名酒席成风,老百姓怨声载道,可是为何屡禁不止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办酒的确赚钱

在我们老家,主人家办酒是非常小气的。不管他办什么酒,从来没有“回礼”这个习俗。给大家举个例子:

张三有3个姐姐,他结婚办酒,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的3个姐姐,光是现金分子钱,可能每人就是8000、10000的,从来不会说几百千把。张三在拜堂的时候,张三夫妻两要给姐姐行叩头礼,我们称之为“拜钱”,可能就是1200元、800元。

除了这些钱以外,张三的姐姐们还要给张三夫妻买衣服,来的时候还要放鞭炮、礼品等。

我们保守一点计算,张三结婚,他一个姐姐可能要花近15000块钱。

在我们这,没有“回礼”习俗。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谁,不管随礼50还是5000、50000,主人家的回礼都一样:一支烟一顿饭。看清楚哈,是一支烟。

烟很便宜,条件不好的家庭,用的是6元一盒的烟,条件好点的可能是是10来块一盒的烟。大家都知道,一盒烟20支。也就是说,你去主人家喝酒,在随礼的时候,主要家会给你一支烟,至于你吃不吃饭,那是你的事。

所以,在我们这地方,办酒它就是赚钱的事,并且是暴利。以前光明正大的办酒,可能还有一些成本。现在悄悄地搞“关门酒”,主人家连饭菜成本都省下了,简直就是纯赚的。

第二:送出去的钱要想办法拿回来

办酒随礼这是自愿的,有人说,家庭条件好点就多给点,条件差点就少给点,但你生在那个地方,为人处事终究逃不掉世俗。

就算你一个人不办酒,那其他老邻居呢、亲戚朋友呢,他们可不那么想。有些人家,没有儿子,既不能办结婚酒,又不能办满月酒,自己又不能办寿酒。

每年送出去的礼钱,只有通过办酒的方式才能拿得回来,于是,这些人就开始想各界理由办酒。比如给祖宗立碑呀,或者还愿呀等等,就连老母猪下仔也得办个酒。

在传统纯朴的礼尚往来习俗里,让一些人开始钻空子,讨好处,导致原本干净的礼仪被污染得只剩下金钱交易了。

第三:顶风作案的人频频出现

近几年来农村酒席风盛行,一方面政府发文禁止,一方面却又屡禁不止,原因很简单:顶风做案的人太多了,惩罚没力度。

就拿我们当地来说吧,很多机关单位的人都在办酒,顶风作案。老百姓看到机关单位的人在偷偷办酒,自己也要侥幸办一回,赚一笔是一笔。

如果管控再严格一些,惩罚力度再大一些,真的把它当做一件造福地方百姓的实事来做,这种农村“无名酒”的歪风邪气就不可能肆无忌惮。

总结:以前办酒是图个高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起吃吃喝喝,增进感情,可现在它却成了赚钱的套路。从面子关系上,又不得不去随礼,人生在世,人情事故还得维持。可从主家的待客接物的态度上,又不屑那一碗惨汤剩饭。

农村酒席没变,变的是人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